第四十六章 执着的指挥官(2 / 2)

公输神器 人器 4523 字 2019-12-10

舷在“朵礁”的岩石上摩擦“咯吱,咯吱”的磨牙声令牙龈都得慌。

而左舷也在被“五堡礁”的棱角切割“呼哧,呼哧”那是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

让竹山翠不能理解的是在如此狭窄的缝隙里,“蓝星号”竟然还能前进。

尽管速度很慢,可就是在前进。

划桨肯定不行,船舷都贴在礁石上了,船桨根本就伸不出来。即使有些位置能伸出几支船桨,顶多也就是两三米而已,会因距离礁石太近,没有入水的角度。

其实这也一直是困扰船长浦广和渔夫的问题

蓝星号要穿过“棱礁”,“五堡礁”和“朵礁”的狭窄三角区域根本无法划桨,唯一能够凭借的就是海流的力量,可近岸紊乱的海流未必就会听从公输元帅的调度,顺顺当当的把“蓝星号”送进“连云礁”水域。

而且当蓝星号左右两侧都贴在礁石上时,得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够推动。

连竹山翠都走到“战隼号”船头,想伸手帮忙推它一把。

在没有风帆,也不能划桨的时候如何让蓝星号获得动力,这个难题公输孟启早有考虑,他采取的是在“迷离津”用绞盘牵引船只靠岸的办法。

不同的是这次绞盘是设置在负三层的船舱里。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五个串联的绞盘,连接绞盘的缆绳从船艏左右两角伸出。蓝星号就像多出两条长长的触须。

当需要靠左行进便转动左侧五个绞盘,需要靠右行进则便转动右侧五个绞盘,若是直行则可以两侧同时转动。

五个绞盘的串联设置,能够让百余名关东士卒在狭长的船舱里全部都能使上劲。

随着大刚敲响的鼓点,翻译喊着号子指挥士卒。这种行进方式下连船舵都已不起作用,最为关键的乃是是船外的两条牵引缆绳。

牵引缆绳附着点的选择和调整,关系着蓝星号的行进,石步和渔夫一左一右担当起了这个重任。选点锚固缆绳,换位再向前再锚固,凭借两条缆绳牵引着蓝星号一步步进入“连云礁”水域。

“连云礁”水域就像是黑石崖下凹进去的锅底,西边有“棱礁”,“五堡礁”,“朵礁”呈三角排列。北边的“五堡礁”,“黑石礁”,“西礁”,“东礁”则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大小与“五堡礁”差不多,只是形状各异。

除“五堡礁”与“黑石礁”间距在十米左右,其他礁石之间的距离都有二十来米。

遵照公输孟启的命令,胡出、胡入将率“大岛仓”的两艘商船自沉在“黑石礁”,“西礁”,“东礁”之间,封堵住其间两个口子,构筑起蓝星号北面的屏障。

至于东面,则是由北向南七八处礁石连成一串的“连云礁”,一个个礁石的形状都像极了漂浮的云朵,由此得名“连云礁。”

在海面上看一朵朵云朵间的距离倒是很宽,可水下却是连成一片的整体,吃水超过三米就无法通行。是蓝星号赖以依托的最稳固屏障。

这就是公输孟启把“连云礁”水域作为“绝地”的原因。三面皆有依托固然最好,实在没有两面也行,如果不够,那就自己打造。

两艘“大岛仓”的商船离北边的“黑石礁”,“西礁”,“东礁”越来越近,他们很想看看“战隼号”是否还执着地钉在蓝星号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