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十五)(1 / 2)

辅臣们又请求安排四名提举行宫事务官员。宋徽宗说“京师事体,今日允宜增重。行宫无事,只须两员,给、舍、六曹、台、谏,皆不必备。有所降指挥事,止令三省、枢密院行司出劄子,直下诸处。”于是,只安排两名提举事务官。

这时,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请求觐见皇上,有事面奏。宋徽宗让内侍邓文诰传旨,令他晚上来玉华阁觐见。

吴敏年轻时才华横溢,“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辞。”后来蔡京力排众议,破格推荐他“充馆职”,可以说他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

吴敏与太常少卿李纲关系很密切,他这次急于面见圣上,主要就是举荐李纲。他认为李纲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希望皇上在国难当头之际,能听听李纲的建议。

昨天晚上,李纲曾来吴敏家,说“事急矣,建牧之议,其留守乎?东宫恭俭,以守宗社是也,而建牧非也。巨寇猖獗,自非传以位号,使招徕豪杰,与之共守,何以克济?公曷不为上言之?”

吴敏问“监国可乎?”

李纲回答说“不可。唐肃宗灵武之事,当时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上聪明仁慈,倘感公言万一能行此,金人且将悔祸退师,宗社底宁,岂徒都城之人获安,天下之人皆将受赐,非发忘身徇国之心,孰能任此?”

吴敏觉得李纲言之有理。二十二日晚上,吴敏来到玉华阁。玉华阁在宣和殿后面,吴敏来到时,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枢密院蔡攸、童贯,执政张邦昌、赵野、宇文粹中、蔡懋等人皆在。宣谕使宇文虚中、制置使王蕃也在。宰执大臣奏完事,退立一旁。王蕃又上前奏事,复退立一旁。宋徽宗起身欲走,吴敏急忙上前禀奏道“愿请间。”意思是希望向皇上单独进言。

宋徽宗“顾群臣,少却立”。

吴敏问“金人渝盟,陛下何以待之?”

宋徽宗蹙然反问道“奈何?”

此时,宋徽宗“东幸”计划已经确定,已下诏命户部尚书李棁前去守金陵。

吴敏又问“闻陛下巡幸之计已决,有之乎?”宋徽宗未回应。

吴敏说“以臣计之,今京师闻金人大举而入,人情震动,有欲出奔者,有欲守者,有欲因而反者,以三种人共守,一国必破。”

宋徽宗问“然,奈何?”

吴敏说“自寇之入,臣尝私祷于宗庙。昔者得于梦寐,不知许奏陈否?”

宋徽宗说“无妨。”

吴敏说“臣尝梦水之北,螺髻金身之佛,其长际天。水之南,铁笼罩一玉像,人谓之孟子。孟子之南又一水,其南有山坡陁,而臣在其间。人曰‘上太上山。’臣尝私解之曰水北者,河北;水南者,江南;佛者,金人;太上者,陛下宜自知所谓而不渝。所谓孟子,臣尝以问客,有中书舍入席益谕臣曰孟子者,元子也。”宋徽宗点点头。

吴敏继续说道“陛下既晓所谓,臣不避万死,陛下定计巡幸,万一守者不固,行者不达,奈何?”

宋徽宗说“正忧此。”

吴敏说“陛下使守者威福,足以专用其人,则守必固,守固则行者达矣。”宋徽宗“稍开纳”。

吴敏接着说“臣所陈上事,陛下既晓臣所谓,陛下果能如臣策,臣敢保圣寿无疆。陛下建神霄有年矣,长生大君者,圣寿无疆之谓也。然长生大君旁若无青华帝君,则长生大帝何以能圣寿无疆?青华者,春宫之谓也。”宋徽宗大喜。

吴敏说“陛下能定计,则宗社长安;不能定计,则恐不免于颠覆。宗社之安危,在陛下今日。”

略作停顿,吴敏又说“陛下若早定计,以臣观之,事当不出三日。过三日,守者势未定,威福未行,敌至,无益也。”

当时,朝廷获悉金兵已越过中山府而继续南下,计程十日可至畿甸,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