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二十二)(1 / 2)

龙德宫与皇城相邻,仅有一道夹城相隔,经过这道夹城,可“中通宫苑,皆游燕之地。”据宋徽宗自己后来对李纲说,当初修筑这道夹城的目的是,打算等自己内禅后,皇孙们可以从夹城来龙德宫游玩,方便自己抱子弄孙。皇帝也可以不用出皇宫大门,通过夹城过来看望自己。

郑皇后也搬出了后宫,但她并没搬进龙德宫,她搬到了撷景西园。撷景园也是一处幽静的皇家园林,当时东京有数十处皇家园林,而撷景园并不是最有名的,最有名的是琼林苑、玉津苑、瑞圣苑和宜春苑,时人称之为“东京四园苑”。

内禅之后,宋徽宗仍时刻惦记着国事,他曾对宋钦宗以及大臣们说过这样的话“他人不知,我知此虏不可当也。予既往东南,教他皇帝去陕右下兵,图收复。”

宋徽宗觉得,金人这次大举南下,来势凶猛,而且矛头直指自己,虽然自己已经禅位,但仍不可呆在京师坐以待毙,他打算以去亳州蒙城烧香为由,离开京师,前往东南避难。

亳州蒙城是庄子故里,是道家文化圣地。在蒙城东郊有一座庄子祠,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宋徽宗尊奉道教,崇尚老庄,早在宣和元年六月,他曾下诏追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宋徽宗正式向宋钦宗提出,他想在正元节前,去往亳州蒙城烧香,拜祭庄周,祈愿道祖老庄保佑国泰民安。

宋钦宗同意,并在第二天下达太上皇下亳州烧香之诏,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太史通过占卜推算了一番,建议宋徽宗选择正月初四日辰时启行。

可是,正月初三晚上,宋徽宗闻听金兵已渡过黄河,濬州已失守,他感到情况急迫,他等不到正月初四辰时了,这天晚上“夜漏二鼓之时”,即夜里2123点之间,他悄悄离开龙德宫,“车驾东出”,直至通津门,下河乘船而去。当时,宋徽宗身边仅有蔡攸以及内侍数人扈从。

通津门是陆路城门,南侧就是汴河东水门。汴河是东京城里最主要的一条水上交通干道,“自淮而南,邦国所仰,百姓之所输,金谷财帛,岁时常调,舳舻相衔,千里不绝”。汴河水从外城西水门入城,流入内城水门,横穿皇宫前边的州桥、相国寺桥,然后流出内城水门,再经过外城东水门,出城朝东南方向流去。

宋徽宗匆匆登船,沿着汴河连夜出城。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此时正值寒冬时节,汴河水位较浅,因而船速稍缓。宋徽宗觉得如此行进太慢,于是弃船上岸,改乘“肩舆”即轿子。坐了一会儿“肩舆”,宋徽宗觉得还是太慢,于是又回到河岸边,“得般运砖瓦船乘载”。

由于走时太仓猝,没来得及准备食物,经过这番颠簸劳顿,宋徽宗开始感到“饥甚”。行宫使蔡攸急忙派内侍在船上寻找食物,后来“从舟人处得饼一枚,分食之”。一夜之间,宋徽宗他们竟然“行数百里”,天亮时抵达南都(今河南商丘),不得不说宋徽宗逃跑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至此,宋徽宗大概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他们“馆于州宅,得衣被之属,市骏骡乘之”。

天亮之后,就是正月初四。这天辰时,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也离开东京,“相续以行”,他们纷纷登上船,前去追赶宋徽宗。宋钦宗命平凉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范讷,统领胜捷军扈从。这天,还有不少朝廷官员闻听宋徽宗已离开京师,遂相继“潜遁”。

宋徽宗在南都并没停留多久,他们买了骏骡之后,便赶紧骑上继续前进。途中,路过一个村庄,宋徽宗走累了想歇歇脚,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门而入。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宋徽宗遂与她拉起了家常。老婆婆问他姓氏,宋徽宗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

宋徽宗骑着骏骡到达符离后,“始登官舟”。船行至泗州,宋徽宗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