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靖康之难(七十)(1 / 2)

副元帅汪伯彦不这样看,他认为议和很可能是真的,应该执行诏令。

宗泽说道“金人狡诈百端,岂可轻信?所谓议和,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想欺骗勤王之师罢了。君父盼望救援,胜过饥渴,应赶快集合兵马直趋开德府,依次建造营垒,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人别有所谋,则我兵已在城下,也便于应付。“

汪伯彦反对宗泽的建议道“金人数十万之众,聚于京城之下,周围四壁,已各把定要害。自开德府之南四十里是卫南县,从此至京城下,金人扎下了连珠寨,并时常派人四处侦探,可谓水泄不通。我军除过河五军要保卫大王外,续收才一万三千人,其中召募的民兵又居其半,如此兵力怎么解京城之围?

做事须量力而行。现今先别说解围,当务之急是先将大王安排到一个稳当去处。然后,再传檄河北诸郡,以及传檄京东诸郡,令其兵马皆来会合,从东北方向向京城进军;同时,还要传檄两河宣抚司、陕西、江淮勤王之师,令其从西北方向向京城进军。而且,两军还要约日俱进,声援相接,如此部署,方可解京城之围。

现在,金人在黄河两岸往来不断,开德府并不安全,绝不是可以安顿大王之处,大名府距离黄河仅有咫尺,也不可久住。现今应派兵前去兴仁、开德府、濮州等处驻扎,以掩护大王前往东平府。大王身安,则国难可图。”

对于汪伯彦的建议,耿南仲、耿延禧、高世则等均无异论。赵构于是又召集诸将开会商议,诸将也都以为汪伯彦的安排很有道理,很符合实际,赵构遂决定去往东平府。

宗泽坚决反对汪伯彦的部署,认为此举大为失策,他坚持要率兵前往开德府,赵构只好同意。

十二月二十七日,宗泽率领所部磁州军民之兵二千人、濬州军兵一千人作为中军,先行出发。临行前,赵构对宗泽说道“沿途可以扬言,说康王就在军中。”

随后,赵构任命大元帅府都统制陈淬为副元帅宗泽所部的统制,前军先锋统制刘浩改任副元帅宗泽的前军统领,右军统制尚功绪改任副元帅宗泽的左军统领,令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二千人马出发。

第二天,赵构又任命常景为副元帅宗泽的右军统领,率本部二千人马出发;任命王孝忠为副元帅宗泽的后军统领,率本部一千人马出发。赵构要求他们,加快行军速度,追上大军,一同驻扎于开德府。

这天,赵构还分别接到知博州孙振、知深州姚鹏的报告。孙振说他领兵二千,已到达寇氏县。姚鹏说他领兵二千,已到达馆陶县。他们正率军疾速前进,奔赴大元帅府报到。

赵构当即派人,命孙振和姚鹏不用来大名府了,可领兵直接前去濮州驻扎。

在给副元帅宗泽配齐了前后左右四军之后,赵构、汪伯彦等人准备马上离开大名府,向东平府转移。

十二月二十八日,吕刚中、吕时中兄弟二人忽然来到大名府城下,向大元帅府报告说,他们到濬州召募到义士一万人,正向大名府开拔,目前已到达馆陶县。根据朝廷规定,若召募到义士,州县应支付钱米,每名义士每日给米二升、盐菜钱三百文,每名节级给米三升、钱五百文,每名部辖使臣给米五升、钱七百文,请大元帅府给大名府下达命令,让其根据人数支付钱米。

康王赵构认识这兄弟二人,京城尚未失陷时,他们受监察御史张所之命,出城前来河北招兵。路过相州时,他们拜见康王,请求康王拨给他们一些军费。

康王看了看他们携带的文书,然后说道“朝廷虽然委托你们兄弟二人招兵,但不属于元帅府节制,也未说由元帅府支付钱粮。”

吕刚中和吕时中是濬州人,吕刚中入城应试武举,恰好遇上京城被金军包围,于是献策说,他可以回家乡召募义士以抗金。吕时中有官职,担任保义郎合门祗候。

吕时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