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富平之败(上)(2 / 2)

老到,大意是,出兵到平原旷野上,便于敌骑冲突,我军未习战,非训练数年然后可以大举。

吴玠则强调地利我军就应驻守在高山峡口紧要处,敌骑再骁锐,盔甲再厚重,终不能驰突。

儒将刘锜则说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道理也更深刻我军六路兵马不能合兵,一合兵就谁也不服谁,还是分地据守保险。

其他武将都不表态。身为武将,说不能打是一种羞耻。上面要打就打,打了再说,打不赢还跑不赢吗?所以凡是开会不说话的,都是极有城府,至少是不肯负责任的人。

文武都不同意,结果是两个字没用。这就叫刚愎自用。张浚当即决策出兵富平,向河东的金军发布檄文。张浚的底气是什么?我大军二十万,军容盛壮,辎重充盈,金军不过五万,还怕他什么?我师数倍于敌,分地守御,优势兵力岂不是都化解了?居高不下,那是消极死守。兵以利动,即便在平原上,我不会在湿地后扎营,用湿地抵御骑兵冲锋吗?

张浚果然把兵马大营扎在今陕西富平北边一片芦苇荡的后方。他见军营星罗棋布,粮草堆积如山,运送辎重的车马还在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驶来,美滋滋地告诉诸将看来富平会战之后,我军就可以一直打到幽燕去了!

张浚是太想当诸葛亮了,他就没想到自己可能就是马谡。金军这回真怕了,毕竟常年与西夏作战的大宋西北军声名赫赫,不容小觑,而且有七万骑兵、十三万步兵之众。这么着,金廷才急调兀术大军驰援西北。

按说既然决定要打,就应趁着敌援军未到赶紧打。但张浚没有,他只是给金军连续下战书,还迂腐地一再等金军回信。风度儒雅的刘锜抵达富平后,立即请战。刚毅沈鸷的吴玠也认为大可不必下什么战书,在金军援兵到来之前,我军应出其不意,突袭敌军,尽快与金兵决战。遗憾的是,这些正确的意见一概被张浚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