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唐复立(十)(1 / 2)

登基后,李昕第一道政令就是关于军队的,既然成为了皇帝,对于军权自然不能再如此的放任下去了,登基之前十年李昕除了财权其他权力基本都下放给了武将,当然这主要是为了抵抗金兵跟北伐的权宜之计,如今已经立国自然便不适用了,毕竟一百多年前前唐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当然大宋治军的弊端李昕也清楚,故军人的地位与待遇李昕不会降,只会在权力方面做文章。

所以,第一时间李昕就将军权一分为三,决定打仗的权力在军机处,指挥跟训练以及赏罚、人事升迁、调动的权力归大都督府,而招兵跟后勤、军饷以及退役安置等权力归兵部,军饷跟退役安置的权力在兵部便不至于兵部变成空壳。

原本李昕取消兵役终身制,每个兵服役三年便可退役这个政策便是为了限制将军们在军中的影响力,如今权力一分为三便更能限制军中派系的诞生,而且以后李昕还会频繁更换每支军队的驻扎地,一支军队在一个驻扎地方最多三年,三年之后便会调到新的地方,如此以防止军地勾结。

“臣等遵旨。”

李昕接着说道“今日过后取消枢密院,此外朕打算重立大唐十六卫。

京畿十万禁军改为羽林卫,统帅杨沂中,西至紫荆关、居庸关,东至榆关,北至松亭关、古北口,南至瓦桥关、益津关这一大片区域为羽林卫防区。

岳飞麾下五万大军改为左卫,东至望云,西至怀安为左卫防区。

曲端麾下五万大军改为右卫,东至天城,西至大同,并应州这片区域为右卫防区。

韩世忠所部五万大军改为左武卫,北至宁边州,南至保德州,并朔州、岢岚州为左武卫防区。

吴阶所部五万大军改为右武卫,北至葭州,南至庆州为右武卫防区。

刘錡所部四万大军补充一万新兵改为左威卫,东至镇戎州,西至积石州为左威卫防区。

折彦质所部五万大军改为右威卫,驻地雁门关至太原这片区域。

张俊部五万大军改为左金吾卫,驻地为益津关、瓦桥关以南至黄河以北地区。

马扩部五万大军改为右金吾卫,驻地为整个山东地区。

以两万蛮兵八旗再加上云南一万禁军为底再补充招募两万新兵组成豹韬卫,以杨义从为帅,驻扎云南跟广西。

陆登部两万大军再补充招募三万新兵改为左领军卫,驻扎中原开封至襄阳地区。

李永奇部两万大军再补充招募三万新兵改为右领军卫,驻扎两淮地区。

调黄佐去四川招募五万新兵组建左屯卫,驻扎四川地区。

调宗颖去浙江招募新兵五万组建右屯卫,驻扎浙江福建地区。

调郭浩去京兆府招募五万新兵组建射声卫,驻扎京兆府至洛阳地区。

调种洌去湖南招募五万新兵组建千牛卫,驻扎湖南江西地区。

此外岳云跟李世辅两部各扩编为两万骑兵为大都督府直属骑兵,同样驻扎燕京地区,调张宪去做化城县守将。”

众将齐声答道“臣等领旨。”

按照李昕的计划整编完之后,整个大唐正规军算上化城县一万、济州岛五千、琼州岛五千、兴汉岛三万将答道九十四万的规模,这还没算二线的厢兵。

李昕继续说道“下面朕要讲讲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原来的路改为省,府州改为市,在县下边增设镇一级行政单位,变保为村,十甲为一村,十村为一镇,村设村长,村长由村中德高望重者担任或者朝廷直接任命,镇设镇长,镇长由县政府或者朝廷任命,改完后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行政单位。

省设高官一名正三品,高官五名从三品,市设市长一名正五品,副市长五名从五品,每省设一首府市,首府市市长副市长要比其他市高半级,也就是说首府市市长从四品,副市长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