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为功德而做善事(2 / 2)

清和的心情却不太平静。

这是他开张两个月以来,赚的第一笔大功德。

何为功德?

功德,就是功业与德行。《礼记》有载“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意思就是对百姓有功德的,就能做官了。杜清和追求的,就是这无量的功德,这事关他的神通修炼。换句话说,杜清和并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个修功德的修士,或者可以说是修仙者。在地球这灵气匮乏的世界里,要想像远古时候那般修仙是不可能的。但积累功德,却能有意外的修炼效果。比如那陈浩,就是一个积阴德的人。但他积阴德的方式比较特别,是通过买彩票积累的。但不管怎么样,他算是间接帮了不少人,也算是阴德无量了。

杜清和出言救他一命,也是他命不该绝,而且也能积攒自己的功德。换而言之,做好事就是积攒功德。

“再来一次这样的大功德,我就能施展多一门神通了吧?”杜清和心中充满了向往。

像他这样的修道之人,其实对外界钱财不算看重了。与传统的修道之士不一样,他并不需要财侣法地,即便一样要吃饭,要生活,可对物质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

想到功德,杜清和又想起了自己那年高三毕业后的际遇。

那一年,杜清和的爷爷去世了,在整理爷爷的遗物时,杜清和发现了一本古籍。

这本古籍晦涩难懂,杜清和也是留着念想的,并没有怎么翻看。不过杜清和却知道,这是一本道家书籍。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杜清和的爷爷说起了。杜清和的爷爷,原本是村里一个打醮的火居道士(潘州也叫打斋,其实是一样的)。什么是打醮呢?就是做法事,替人求福禳灾的。说得通俗易懂一些,就是过年时游神的时候,杜清和的爷爷就去给各个村子打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哪家有白事了,杜清和的爷爷也会去打醮,这是粤省乃至香江一带流传的习俗,也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体现。打醮,是为亡人超度,祝祷招魂,安生人心,又给了亡人一个体面的离开。

杜清和估摸着,这本东西就是爷爷修道的书籍,里面可能记载着怎么打醮,怎么超度亡魂,怎么祈求风调雨顺罢了。也不过是留着念想,本不想着再与这本古籍有更多的交集。因为爷爷还有一本笔记,上面有很多符,还记载了他的一生打醮的事迹。相对于古籍来说,笔记更能睹物思人。

但不曾想,一次意外,让杜清和的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