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制衡(2 / 3)

后来废王事败,身首异处——其实皇上的心里,藏了十几年的恨,是直到那一刻,才彻底的爆发——废王被五马分尸的那天,朝中重臣几乎全都在场,是跟着皇上一道监刑的。

废王死后,太后把所有的错,都算在了皇上头上,直到今日,她仍旧觉得,是皇上夺走了本该属于废王的一切——先帝的宠爱,皇上身下的这把龙椅,这些,在太后眼里,从来都是废王的。

他们母子,从来都不是掠夺者,而是被侵害了的。

这样的人,董集本以为,皇上对她该深恶痛绝,恨到了骨子里。

然而今天,皇上坐在他的小书房中,提及太后时,眼底闪过的那一抹痛色,突然叫董集意识到,也许在皇上的内心,也是痛苦挣扎的。

太后纵有种种不是,但毕竟把他抚养长大,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太后也没有分出多少疼爱与怜惜给他,可是从小丧母,在四岁之前,太后就是他亲娘一般无二的。

董集略抿了抿唇“皇上,您心有不忍?”

一句话叫肖宸宇愣住了。

他真的心有不忍吗?或许并不是。

废王和他是一起长大的,都养在太后膝下,是这宫里最亲近的两兄弟,可是当废王事败,他毫不犹豫的下旨将废王五马分尸,那时不也丝毫没有顾全太后吗?

肖宸宇沉着冷静的摇头,跟着说不是“那不能称为不忍,只是每每想起太后,朕总会有些茫然。”

“茫然?”

他说是,抬眼去看董集“朕的生母,没有看顾过朕一日,朕一落生,她便撒手去了。在太后的眼里,朕就是她的儿子,可难道真的就因为,朕不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那块肉,在之后的这些年中,她就这样对待朕吗?朕一直想不明白,究竟是因为什么,将她能罔顾父皇的遗诏,帮着废王兴兵起事,她甚至不怕宗亲不满,更不怕来日史书工笔,对她口诛笔伐。董集,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朕不是她亲生的吗?”

肖宸宇一面说,又苦笑了一回“朕总觉得,朕和她之间,就像是有血海深仇一样,她视朕为仇敌,才会这样恨朕,才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朕总是会感到茫然。”

因为不知道太后的恨意从何而来,却又拼命的想要弄清楚,所以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他也曾经尝试过调查清楚,然而却都无果。

偏偏他和太后之间,自从废王死后,连表面上的平和都再难以维持,是以他也无法到慈宁宫,向太后求证什么。

肖宸宇压了压太阳穴处“你不知道吗?”

他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声,董集一愣“皇上指什么?”

“朱新山。”

这名字从肖宸宇口中说出来的时候,董集面色一沉“臣知道。”

“所以你瞧,太后如果不是恨极了朕,怎么会到了现在,还想拉着朱新山,来造朕的反?”肖宸宇嗤笑出声来,“朱新山身上有着赫赫军功,手上掌握着朝廷一半的军权,当年她就想为废王拉拢朱新山,但那时朱新山带兵驻守在边境,对朝中事也不甚清楚,才没能成了废王的帮手。经年过去,朱新山反而向着太后了。”

这位大将军,真正的军功累累,昔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就曾有御史言官弹劾过他,仗着军功在身,不把朝廷一众官员放在眼里,便是他在边境驻守时,也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中,简直目无王法。

那时候先帝虽然谈不上重文轻武,可是历朝以来,文官的地位,都比武官要高些,防的也是武将拥兵自重,无人能够辖制。

但是朱新山在边境驻守时,竟曾令当地刺史为他牵马,这事儿后来闹的沸沸扬扬,那些个言官跳着脚请先帝下旨重责。

“先帝当年器重他,也信任他,即便是朝中大半的御史上折子请旨,先帝都没有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