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节:论地方发展(2 / 2)

覆汉 路边呆子 2497 字 2020-12-22

清朝野奸佞,为政洛阳,这其中途径各种城市,或高楼林立、繁花似锦,或残瓦破房,萧条至极。公瑾,你我非迂腐之人,当知立国之本非是什么庙堂内的高谈阔论、也不是众人口中的忠君爱国,立国之本惟有二字——民生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原来的百家争鸣局面渐渐地为一家思想代替。儒家思想本是好的,但渐渐的,帝王为了巩固统治,曲解了儒家思想中的部分概念,再加上政治越来越,这喊口号的越来越多,但是做实事的越来越少。

东汉中期起政治便混乱不堪,先是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本有一匹有志之士组成党人,欲还政治清明,但渐渐地也都变成了一个为了利益而奔走的团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能说出“民生”二字的能有几个人呢?

“以彦之见,国富则民强,且问公瑾,若使一地富殷,当从何入手?”管彦甩出了自己问题,双眼直直盯着周瑜。

周瑜之前曾经想复制丹阳之兵于一处,只是孙坚认为不太可能,而拒绝了他。今天被管彦问到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自己还是有些见解的。

周瑜思索片刻回答道“一地之发展,惟有交通、政治二点,二者取其一可繁荣一地。”

说得这么简单?管彦有点兴趣了“公瑾且讲!”

“古往今来,交通枢纽之地必为繁华之地,如徐州下邳,荆州襄阳,豫州颍川等等均为交通发达之处,路通则财通,人力、物力流通顺畅,此地必将繁荣。”

这一说管彦就明白了,这不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吗?看来后世的总结果然是精华,有空还得归纳归纳!

“第二点,则是一时之富;如西都长安,原为先秦僻壤之都,后一扫,天下政令皆从此出,重臣富贾皆聚此处,焉能不富?再如各州治所,每朝每代皆有变动,治所迁何处,则何处富,类此之例,数不胜数;此乃政治所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