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开建军港(1 / 2)

扶明 话凄凉 2280 字 2021-07-26

在仰光外海的遭遇战之后,东东吁的战事,一下就进入了一个十分安静的状态。

陆地上,赵铭屯兵于勃固,按兵不动,海面上明军的舰队,也没有再次出现。

不过,上次海战失利,让吴三桂心中产生了一丝危机感,担心西夷联合舰队不是明军舰队的对手,所以趁着明军海军没有出现,便拼命的往东吁运送兵源和物资。

这时码头边上,又有十多艘兵船靠岸,一队队来自印度各土邦的高种姓贵族,领着平民士卒下船。

此时,仰光一地,集结的周军,已经有近十万人,其中八万都是印度土邦的军队。

吴三桂看着又是一万印度军队,登陆仰光,不禁皱起眉头,对一旁的孙可望道“孙相,朕要和赵杂毛对阵,你送这么多土邦军过来干什么?朕需要的是精兵,你最起码也要给朕送些锡克人啊!”

周国统治印度过程中发现,印度一地的军队,外来的突厥人战力最强,其次是锡克人,最差的则是各土邦的军队,战力差到令人发指。

出于对印度军队战力的了解,吴三桂甚至怀疑,孙可望是不是要害自己。

孙可望笑道“臣得知,东吁战事进入相持,才急忙调动这些刹帝利过来。”

说着,孙可望压低声音道“陛下,这些人可以用做炮灰,损失大些,也没有关系,反而对我大周有利。”

一旁吴三桂和洪承畴都一脸震惊的看着孙可望,不过遂即明白了孙可望的用意。

周国虽然统治了印度,拥有广阔的疆域,却如同一个瘫痪的巨人,朝廷的力量很难控制地方土邦。

这让习惯了帝国集权,对地方实行强控着的周国,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孙可望觉得,这些印度土邦的高种姓,就像是两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和军事贵族集团一样,妨害着他的改革和集权。

孙可望一直寻求着,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但是难度很大,因为只要触及到种姓制度,就会遭受印度本土势力的激烈反对。

为此,孙可望一直很苦恼,不过东吁战场,让他看到了一种可能,于是他在周国境内大肆鼓吹大印度主义,忽悠了大批高种姓前往东吁,为大周帝国开疆扩土,并传播印度教。

可他真实的目标,其实是利用与明朝的战争,消灭这些印度贵族,让他们有去无回,并在他们死后,比较顺利的没收他们的土地和权力,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增强周国实力。

吴三桂一阵迟疑,问洪承畴道“洪相,你以为呢?”

洪承畴觉得孙可望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就是太喜欢玩火了。

“陛下,臣以为还是谨慎一些为好。当年隋朝征讨高句丽,对于北方军事贵族,打击确实很大,但是也动摇了隋朝的根基。臣以为此战,还是当以击败赵杂毛为目的,不能乱了主次!”洪承畴委婉的表达了态度。

吴三桂微微颔首,板着脸对孙可望道“孙相,朕也想加强朝廷的权威,打击那些土邦的王公,但是赵杂毛有多厉害,孙相心里应该有数。东吁一战关系我大周前途,还是调些精兵来吧。”

“臣以是看战争进入相持期,而相持就是比消耗,我们华族人少,所处才征调这些土邦贵族过来。”孙可望解释一句,心中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尊重吴三桂的决定,“臣后面便送精兵过来。”

吴三桂满意颔首,“嗯,打败了赵杂毛,我大周有个安定外部环境,再改革不迟嘛!”

孙可望点了点头,问道“那就先打败赵杂毛。不过,那赵杂毛最近有什么动静没有?”

洪承畴道“赵杂毛,现在屯兵勃固,是进退两难。”

吴三桂道“不错,赵杂毛现在继续进军,将遭受两面夹击,难以取得胜利。若是按兵不动,我大周的军资、援军,从孟加拉上船,抵达仰光,不到十日时间,补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