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就和明末时候一样。
毁家纾难能救过,可是有家可毁的,谁肯做呢?
在这种心态下,荷兰的金融危机更加深重。
因为,产业、地产、股票之类的东西,在法国攻进来后,要么可能就作废了、要么也没办法带走。
真要是法国人攻进来,以残暴的汪达尔主义对付荷兰,或者直接扶植一些傀儡来执行法国的政策,有钱人是可以跑路到更安全一些的英国的。
只要法国海军过不去海峡,英国就是安全的。
这正是刘钰担心的继续打下去,阿姆斯特丹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倒是叫英国吃饱了的情况。
而这种心态下,有钱人更希望把自己手里的资产,换成金币、银币,而不是一堆票据、房产、地产之类的东西。
于是金融秩序更加的混乱。
而越混乱,越加剧了荷兰有钱人想要兑换现金的恐慌。
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之下,45年开始的第二次灾难年,酝酿到了46年夏,不但没有停息之势,反倒是愈演愈烈。
前大议长安东尼从大顺一回来,大量的摄政寡头们便找上门来。
安东尼也不说谎,又有诸多被俘释放的前公司军官作证,很快他们就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那便是:至少在波斯以东,大顺帝国不是波兰可以撼动的。鉴于中国对东南亚持续千年的影响力,和几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华人人口,使得大顺对夺取的东南亚殖民地的控制十分稳固。
大顺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放在欧洲,除掉吨位不足的海军,只看陆军的话,绝对是一支可以与法、普争雄的强军。
至于海军,大顺的海军确实不太行,那是和英、法、西比,但打打荷兰还是绰绰有余的。荷兰多少年没开工造新的军舰了?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安东尼在从大顺归来之前,还被大顺的人带着去了一趟原来的巴达维亚城,让他看了看大顺在原巴达维亚城的统治。
安东尼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顺正在巴达维亚地区推行土地改革政策,而且鼓励民众多种棉花、靛草、咖啡等作物。
如果说,棉花、靛草之类的,大顺也有需求,自己可以用的话。
那咖啡,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至少,以安东尼在大顺的见闻,发现大顺的官员百姓,没有喝咖啡的。
包括可可、咖啡之类的东西,京城皇宫和他接触的一些官员家里都有,但要么是作为药物补品、要么就是贡品赏赐,他们更喜欢喝茶叶,觉得咖啡之香颇俗,以雅而论难登正堂。
显然,大顺下南洋的目的,依旧是为了继续和基督世界贸易,甚至还要扩大贸易,否则完全没有必要推广咖啡种植。
但是,大顺在东南亚的统治,却又根本不是刘钰说的那种“自由贸易”。
在商业上,可以说某种程度完全延续了荷兰的一些手段。
尤其是东南亚诸国前往京城朝贡的万国来朝盛事中,大顺对东南亚各国的要求,也是不得宗主国允许,不可与其余国家进行贸易。
安东尼觉得,刘钰的话,纯粹就是放屁。
一个当初跑到阿姆斯特丹高呼自由贸易的人,会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自由贸易?会不知道控制东南亚各国禁止与第三方私下交易、甚至派出舰队定期巡逻东南亚重要海峡,这是自由贸易的态度?
张口你们的荷兰的格劳修斯、闭口你们荷兰的斯宾诺莎,会不知道啥叫“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
在返回荷兰、途径原巴达维亚之前,围绕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