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氛围(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4626 字 6个月前

到头来,这种暗引之法,实则和之前的盐引商人区别不大,只是新人换旧人而已。

所以刘钰才说这是修补匠手段。

说白了,就是均田、兼并、再均田。

只不过商业积累的速度太快,等不到三百年的周期而已。

虽然这个办法很差,但相对于那些改革派想到了解决办法,对比之下,貌似更强一些。

改革派想到的办法,是让商人抵押足够的押金,验资买票,确保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经营而不是拿去倒卖。也着实让刘钰哭笑不得。

如果说,刘钰的办法是修补匠,在那拿着锤子和鱼鳔胶木板叮叮当当,哪里漏了补哪里。

那他们的办法则是拿脚指头堵住漏水的窟窿,假装不漏水了。

这事儿既是摆明了要作假,剩下的反倒简单了。

只要想做假,有的是办法能保证合适的人,拿到合适的票。

剩下那几成,表演一番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改革场景就是了。

听完刘钰的办法,两淮盐政使不禁有些意兴阑珊,有种说不出的滞闷感觉。

虽然都干到节度使了,也不是年轻人了,可竟然还有些为社稷为国家的心思,觉得可以施展拳脚做一番改革,一劳永逸。

然而听完刘钰的办法,就感觉……毫无意义。

干这么多,感觉就是在修修补补,均田兼并再均田,他还以为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标治本呢。

虽然他不知道当初刘钰在皇帝面前装赤子之心时候,表演的宇宙之悲。但此时,竟也和刘钰当初表演的那番心思如此贴近。

“国公一席话,让下官感觉白读了三十年书。变法变革,在国公看来,就是在那修修补补?”

刘钰大笑道:“林大人,我这么跟你说吧,如果要是历朝历代,都能每隔百年修修补补成功一次,均田兼并再均田、垄断分拆再垄断,那肯定能做到远迈汉唐。”

“你得这么想,本朝开国百年,竟然还能做成几件这样的事,实在说明本朝尚强,实乃陛下之福、社稷之幸。”

两淮盐政使无可奈何地附和两声,只觉得之前剩余的那点点理想、信念什么的,全都化成狗屎了。

刘钰见他情绪低落,宽慰道:“林大人啊,此事你要是不看本质,只看现象,还是很好的嘛。”

“朝廷得到了想要的盐税。”

“百姓吃到的低价的官盐。”

“合适的人拿到了合适的盐引,稳定了盐政。”

“气氛组抽奖凭运气,又觉得如今环境勃勃生机、万物竟发。”

“你办成了事,我没有因为坏了事被牵连,你好我好大家好。”

“走吧,不妨出去看看哪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气氛。你便想开了。”

两淮盐政使也是被刘钰这些戏谑的话弄笑了,叹了口气,便与刘钰一起去了外面,去感受下刘钰说的那种勃勃生机的气氛。

等到了外面,果然生气逼人。

大大小小的商人们一直都在等消息,人头攒动,尽显繁荣。车水马龙,衣着锦缎者比比皆是。而以前一些根本没资格入场盐业的中小商人,面上也带着希望和期待。

银票纸钞兑换所附近,更是排起来了长长的队伍。南边来的商人在凭票据取纸钞、北边来的商人在用白银换纸钞。

街头巷尾,因为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的商人、脚夫、马夫、跟班、保镖,也是吆喝声不断,国安民乐之气,直逼京城庙会了。

各式各样的商人,各种手段手里已经有第一桶金的商贾,都想来碰碰运气。

而这种碰运气的心态,刘钰把握的非常到位。

所以他早就说明白了,盐票不是无限的,谁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