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度假村(2 / 4)

而是与该类产品相匹配的消费能力。充沛的消费能力是保证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观光旅游往往重在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到此一游、立此存照,消费多以门票为主,重游率较低。而度假旅游则不同,重在环境偏好,度假项目的喜爱和体验,拥有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如森林养生、乡村度假、海滨休闲、高尔夫、温泉等,旅游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消费并乐此不疲。

调查显示,有5473的人三年内每年去度假区23次,而其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55以上。可见,度假消费的等级要大大高于观光旅游,而度假群体也以受教育良好,讲究品质生活的城市中高收入者为主。

可见,旅游度假区应选择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积极培育主流群体的度假意识,保证有充足的、可持续的消费能力,哪怕这个能力目前还是隐性的也应具备爆发的潜力。

第四,合理的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是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区域范围大,投资强度高。度假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明确方向。

规划首先要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产品建设的投资强度较大,一般来讲核心区域以10到20平方公里为宜。但规划控制面积可按资源情况做必要的放大。建设范围过大或含混不清,将不利于突出重点发挥整体优势,以至大而不强。

要坚持高、高标准、高品质的顶层设计。要注重区域资源的整合性,自然生态的保护性,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产品设计的度假体验和娱乐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旅游度假与相关产业的包容性,以及规划落地的操作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与打造旅游目的地、生态文化保护、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公共环境整治紧密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共繁荣。一个科学、合理的度假区总体规划应为度假区描绘出未来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蓝图的最佳路径。

第五,鲜明的主题氛围。

在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度假调适心理的需要。中国式度假,往往以朋友群、家庭群为组合,鲜明的主题产品,良好的度假氛围,是吸引目标人群的重要魅力所在。

首先是度假主题要鲜明。如湖泊型、山地型、森林型、滨海型、温泉型、运动型、养生型、综合娱乐型等,在市场上要有突出的特色辨认度,形成品牌效应。

其次是度假环境要优美。应营造低密度、低碳化、人性化、高享受的度假环境,可以让人放下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宁静和放松中达到人的随性和怡然自得,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合一。

最后是度假氛围要安全友善。在国外,度假区被称为“第二家居”,具有社交功能,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扶老携幼,停留时间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内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度假游客都是这个临时社区的一分子,应当相互宽容、友好交流,这也是度假区愉快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要有适销的产品建设。

度假产品是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产品价值也是决定度假区成败的根基。度假产品不足,开发层次低是目前度假区较为普遍的问题。抓产品就要抓项目,产品建设不仅仅是项目投资,更是拉动产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加快品质提升的必然需要,也是度假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度假产品价值取向应充分考虑市场的定位,核心项目应具有强大的度假功能,满足游客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运动、保健等方面的需要。要照顾到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差异,分层次,多元化安排,做足、做透山与水、疗与养、观与娱、休与闲、静与动的文章,尽可能扩大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