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工部(2 / 2)

成为亡国皇孙后 指缺 2245 字 2020-10-31

惶不可终日的老实人终于稍稍安顿了下来。

赵征的安抚可谓是立竿见影的有效果。

不过三日之后,小文山的勘测就已经初见了成效。针对学院建筑图纸的修改意见奏疏便摆在了赵征案头。

与这本修改意见一同摆上来的,还有带着重新标定过的绳尺等工具出发的堪舆队伍,以及一本本学习新的度量衡计量规定成果的奏疏。

度量衡改革虽然是赵征提出来的,但真的要在这方面认真研究,他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这帮专业人士的。

别看赵征拥有上一世的成熟经验,看似领先工匠们不少,然而只是短短的数日时间,这帮工匠便已经把这其中的差距尽数弥补了。不仅弥补了差距,他们甚至超越了赵征这个开创者。

工部的奏疏是红色的封皮。上面几本是姜渊上的,主要说的是小文山的进展,以及堪舆队伍的进展,这些几本不涉及专业性的知识,赵征看过勾掉后,并无其他意见。

接着就是一本本各个领域的大匠所上的奏疏了。这些奏疏的内容是有关度量衡等计量改革的学习成果以及延伸。

这帮子人上的奏疏内容很简单,摒弃了繁冗的行文,除了开头的必要性问候外,便是一大串一大串的专业性术语,整个近万字的奏疏被他们活生生写成了论文。

赵征只坚持着看了两本,便觉得头晕脑胀,头痛不已。偏生这其中所言的每一件事儿还都是这个行当顶顶重要的事情。赵征不敢随意糊弄。

在唤来李柱子给自己端来一碗参汤喝下后,赵征深吸一口气,鼓足了勇气再次拿起了一本奏疏。

片刻后,赵征放弃了。他抬头唤来李柱子,让他把姜渊招进了宫。

在把工部的奏疏全扔给姜渊,让姜渊念完再加以解释后,再让姜渊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如此下来,总算勉强在掌灯十分,把工部的奏疏清理干净。

这些奏疏只是对各个行当做出了大的框架,要想将度量衡等计量改革产生的影响全部写尽,不知要多少书本。

赵征想到了这一点,干脆将这方面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姜渊,让工部内部讨论出个结果来即可实行,往后再在实践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