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农业规划(2 / 3)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3811 字 2020-11-16

齐国上下都被他管辖,这些事情自然由他来处理。

“嗯,做得很好,长绪,这些事情都交由你去办。另外以刺史和太守的名义,督促地方官好好处理春耕,严防豪强欺占百姓田地的问题。”

陈暮放下公文,以前看过《三国志》和《后汉书》,以他出色的记忆力,还是能记住孙邵后来就是吴国第一任丞相。

现在看来,才干确实出色,目前只当一个别驾从事屈才了,以后可以像氏仪一样培养。

“唯。”

孙邵恭敬应是,准备出去。

陈暮想了想,又说道“去颁布法令,今年不准田地买卖,鼓励百姓开荒,再去各县张贴告示,若有豪强欺压百姓,巧取豪夺,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唯。”

孙邵倒退着离开。

等他走后,陈暮才咳嗽一声。

藏于厅内阴影中的军情司探子走出来,拱手道“司命。”

“张世平到哪了?”

“算算日子,应该到了扬州。”

看样子今年应该是种不了水稻了,只能等明年。

陈暮心想。

张世平和苏双投资刘备非常成功,如今已经把产业迁到了济南。

包括济南的地暖经济,就是他们在做。

不过济南毕竟不像洛阳聚集天下富豪,地暖经济能够带动的效应十分有限,无法产生太高的经济效应。

在汉朝做生意想发家致富,只有三种生意最值钱,一者是卖铁,二者是卖盐,三者是卖酒。

古代就有海盐,《世本》记载“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

包括春秋战国时齐国,也是用海水煮盐发了财,最后称霸诸侯。

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口也就那么几十上百万。

换到今天,就是一场县与县的战争。

虽然跟日本战国那种村镇械斗比起来还是要强一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齐国当时的原始工艺水煮法,产量其实极低,等到汉朝统一天下,全国人口数千万,用海水煮盐肯定满足不了需求。

当时的食盐主要来源是井盐和池盐,一直要到唐代海盐才逐渐成为主流,到明清时期,晒盐法完善,井盐和池盐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陈暮要想发财实在简单,等收复了东莱,就在山东半岛推动晒盐法,如此产量暴增,财富也会瞬间暴涨。

可惜现在还不是晒盐的时候。

汉灵帝没死,盐铁专利就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果真的开海盐,到时候汉灵帝横插一杠子,陈暮就是给他人作嫁衣。

所以陈暮现在的第一阶段是在青州推广水稻为主。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地推陈出新,而是循序渐进。

因为水稻还无法代替粟。

水稻不像粟那样不需要水,稻田需要大量水灌溉,由于水利问题,水稻只能种植在河流与湖泊附近。

这样一来,实际种植面积还是很少。

需要等将来水利设施跟得上,才能大面积推广。

因此陈暮打算先在巨淀湖附近把水稻种上,用来酿酒,先敛一笔财再说。

有了钱以后,再用这笔钱大兴水利,在全州各郡县挖沟渠,修水利设施,引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蓄水建湖。

如此就能在全州推广水稻。

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占城稻喜高温,非常耐旱,不挑土地,需要日照充足。

恰好青州就是北方日照最充足的地方,甚至后世还有个地方叫日照市,只是现在属于徐州琅琊郡,叫海曲县。

地理条件适合,就不会发生淮橘为枳的问题。

只是占城稻需要春天二三月播种,到五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