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2 / 4)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276 字 2021-10-02

些日子我还只是看到他们只有将领身上着了棉衣,现在那些普通士兵都有了,袁绍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棉衣储备?”

“至少不是他们全军都有。”

公孙瓒沉声道:“玄德在西域引种身毒木棉,大肆推广栽培,到如今已有十余年,每年产量颇丰,积累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青州并不限制百姓购置棉衣,且我也时常大批进购贩至北方。现在辽东人都已经穿棉衣了,他能有如此多的储备并不稀奇。”

鲜于辅摇摇头道:“商人误国呀。”

公孙瓒瞥了他一眼,嗤笑道:“没有商人,你身上就不会有棉衣穿。知足吧,至少我们的人大多数都有御寒之衣。袁军却只得装备这些人,玄德那边传信说是已经在清河国与袁绍主力相对,我们这边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早在一百多年前,别说印度,就连波斯湾汉人都已经去过了。西域跟中原与印度交流更是频繁,刘备早年是受到苏双张世平的资助才崛起,后来发家之后,投桃报李,帮助他们成为全国性大商贾。

青州的食盐买卖,粮草买卖,棉衣买卖,都由他们经手。特别是棉花产业,他们跟西域商人合作,在玉门关以西的鄯善国大面积种植。

鄯善国就是楼兰国,西汉时改名鄯善,差不多是后世的塔里木盆地一带。

原本西汉时期的西域还有五十多个国家,到东汉末年的时候,互相厮杀,不断吞并,很多国家灭亡,像精绝国、婼羌国、小宛国、且末国,都一一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内卷结束之后,如今西域只剩下七个国家,分别为乌孙、龟兹、鄯善、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

这其中,又以鄯善离汉朝最近。

韩遂马腾霸占雍凉之地,棉花贸易展开之后,光他们二人就从中分了不少羹。再加上一路过来,长途跋涉的高昂运输成本。因此在后世极为廉价的棉花,在此时价格却极为贵重,堪比丝绸,也难怪连财大气粗的袁绍,都没法装备全军。

鲜于辅被公孙瓒噎了一下,本想还击,但心里惦念着还在洛阳的天子统一大业,只能忍着。二人的性格不同,且一个为幽州牧,另外一个是护乌桓中郎将,在权力方面有不少重叠的地方,因此根本合不来。

现在能够在一起合作,也仅仅只是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如果袁绍倒下,鲜于辅敢保证,他一定会第一个向天子上奏折弹劾公孙瓒在幽州干的诸多不法勾当和僭越行为,拉他下马。

两人都不说话了,远远地就看着袁军。

前营指挥的是公孙瓒属下田楷单经两名大将,在中营补充了一些新的兵力之后,他们立即呼喝着让他们上墙寨增添人手。

尸体被清理走,折损的枪矛全部替换掉,箭支一箱一箱地开始往墙寨上搬运,新的一轮战斗马上就要开始。

.......

.......

清河国,夏津城。

这座城池并不大,城高约一丈八,外围十分简陋,由夯土堆砌,跟墙砖的城池比起来,它仅仅比木制的行军营寨稍微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青州的投石车,足够将它击垮。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夏津本来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亭,名为夏亭,属于甘陵治下的一处乡亭。

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早年刘备公孙瓒联合攻打王芬的时候,占据了此地,双方在葛亭交战之前,夏津作为后方,陈暮在此地设置了一个简易营寨,作为粮草中转地,承担着像乌巢一样的作用。

等到葛亭之战结束,袁绍大获全胜,将青州军与幽州军赶出清河国,夏津就被保留了下来。在原来的营寨基础上,袁绍又进行了简单的扩建,变成了一座夯土小县城,取名为夏津城。

现在的夏津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军镇,密密麻麻的军队进进出出。在各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