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神秘的能力(2 / 3)

大国风华 丰本 232 字 2022-10-10

是便没开口的听了下去:现在那边和国外一样,人力成本也高很多,你感觉组织些初中学生过去怎么样?好吧,你竟然想到了劳务派遣。郑建国是差点被这个神转移带歪注意力,先前两人可还在探着留学生出国的事儿,不过这也给他开了个新的思路:劳务派遣,也有跨国的劳务派遣来着?不过这是赚的操心钱——深城自然是缺劳动力,甚至以郑建国的眼界来说,徐霖的这个想法还可以通过内地到深城,深城到港岛的路线完成跨国派遣。可人命关天,从离家到深城,再到港岛,最终经过海船到目的地,这些环境的改变轻则来个水土不服,重则遇上意外天灾什么的。当然,考虑到人之所以会放着好好的家里不待,郑建国也知道从家到深城,是由待业到工作,由深城到港岛,是由工作赚大钱,再由港岛到国外,是由赚大钱到发财的转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想法闪过,郑建国便缓缓开口道:徐哥,你发现的不单是劳务市场的空白,这还涉及到了两地的法律空白,甚至是到了之后与企业间的合作空白,这些都需要你自己考虑好了才行。谢谢,建国,那我谋划谋划再请教你了,先挂了。徐霖的声音很快消失,郑建国将手上的电话放下,手指敲了敲沙发扶手若有所悟:这是准备下海了?徐秘之前在教育部里,负责对接他捐建的小学,后面听说建完后升任什么主任,看来就是这个留学生服务中心的主任,由于之前就在外交系统待过,也算是专业对口。不过,随着大量留学生滞留不归,或者干脆玩消失,这些锅怕是落不到别人头上,肯定由这个服务中心来背,这是没做好服务工作才导致的啊。郑建国并不知道这个服务中心,还是徐霖在和他聊天时听来,后面到了教育部时为了开展工作,便在履职时将这个作为建议提出,以至于没有多久便被批复,并将其调入了这个部门。在今年之前,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便是服务,为了公派和资助两大留学生群体服务,直到今年欧美大学毕业季将要结束,三四年前派出的留学生大量毕业后滞留不归,引起不小的批评声音。当然,这里的不小是指国家层面,而不是在服务中心所在的部里,只看这会儿打电话过来,就知道其严重程度。徐霖都开始准备后路了。郑建国想了下自己那批留学生,便感觉这位徐秘做事也就这样了,他那会儿就出现过滞留不归的,而且当时还是这位徐秘亲自接待处理的,五年半下来也没个预估情况?噢,国内初中生?出来的留学生?初中生到深城去打工?留学生在美利坚打工?这是提醒自己不要招滞留的留学生?还是说,有人会拿着这个事儿给自己上眼药?一瞬间,郑建国便推翻了先前看轻徐霖的想法,不过想通这点他也为徐霖的谨慎而感到不可思议,这也幸亏是自己被害妄想症多想了下——如果没想到这点,事儿发以后也能体会到他的提醒?郑建国当然不会拒绝这些滞留的学生,不同于国家公派留学生是以物理化医方向,他从4年前开始的一年一千人中,有大半都是些教育经济管理历史方向,目的便是挑出学有所成的进行锻炼。虽然,这样做有挖墙脚的嫌疑,可考虑到他们回去也会出来,甚至到时候还不知跑去哪里给外人打工,倒不如便宜自己。至于上眼药?郑建国想到了明天的毕业典礼,到时会有使领馆观礼嘉宾出席。看样子,这才是徐霖会在凌晨时分,打电话提醒的原因?这些人敢在毕业典礼上找事儿?郑建国想到这里却有些不信,哈佛医学院的毕业典礼虽然不是什么大场面,毕竟每年一次里能注意到的,也都是些学生家长和校友而以,除了医学领域的极少有外人参加。可这些参加观礼的使领馆来人,却代表着外交系统的身份,想想自己在担任卫生专员时,都要去在意这个身份的形象问题,他们不可能在毕业典礼上找自己的事儿。不过,郑建国也知道凡事都有例外,于是带着这个心理准备第二天到了哈佛医学院,不想和自己毕业时差不多的典礼结束,前来观礼的一个领事和参赞也没说什么。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