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软禁(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5332 字 2020-11-30

境。”

“万一奉阳君两万守军被灭,岂不失了先机?”

“非也。眼下咸国王公大臣士大夫,十之五六反对公孙岳,各地纷纷起兵讨伐,咸国忙于奔波剿灭叛党乱臣尚且来不及,跑了个奉阳君,已是鞭长莫及。何况奉阳君驻兵边境,咸国大军一时难以企及,故而大王可以安心等待,待到奉阳侯抵达平汤城。”

奉阳君姜赫是咸国国君姜亥长兄,由于废长立幼之故,姜赫心存不满,此次咸国内乱,便是晋王设计诱其煽动叛乱,引发咸国内变,诱发叛乱。

咸国上任国君之所以废长立幼,究其原因是看到常年与志国交战,国力、民力损耗甚巨,咸国国力、国本已经到危如累卵的边缘,需要修生养息变革国内。

次子姜亥为人亲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提倡减轻赋税发展农商,受到基层官吏和老百姓拥戴。而姜赫主张依附晋国与志国死磕,受到中高层王公士大夫半数拥戴,故而被废,后姜亥继位,封姜赫为奉阳君,一直圈禁在封地之内。但人可以圈起来,人的影响力和政治遗产是圈不起来的,一旦外溢和感染,就会像瘟疫一样大面积爆发。

即便如此,奉阳君在晋国多年扶植下暗渡陈仓,养私兵两万,此番咸国内乱,正是姜赫撺掇王公士大夫联手发难。

晋王接到密报后当天夜里,将消息通报给相国公叔阔,相国公叔阔附议。于是第二天,晋王以商议推行《兵田制》为名,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就讨伐咸国加速最后战争准备。

会议持续四天,王硕出任北军司马使,统领北上军马,与北军征北大将军韩合会师,总督攻咸之战。

司马使相当于军师、参谋长,同时兼有督军一职,权利与征北、征东、征西、征南四大将军职务平行。在司马使、四大将军之上设太尉与大司马。

太尉总督天下兵马、粮草,向君王负责,由君王节制,不归丞相节制。大司马隶属国政监,有单独府衙,职能与太尉相当,职能有所差别,主要用于平衡太尉权利。

两者职权不是绝对不变,许多诸侯也出现太尉与大司马职权互换的现象,这取决于内朝的势力的更迭和君主意志。

目前晋国是晋王兼任太尉,晋王自己总督天下兵马粮草,而相国公叔阔兼任大司马,病倒后,在晋王授意下,实际上由范涛掌代为掌权。这也就是为什么晋国太平了这么多年,没有兵变事件,很大程度上晋王把军队管死了。

闭门会议结束已是四天后深夜,百里燕焦急等在府中,一切征兆表明,开战也就是这几天的事。王硕一连进宫四天未归,显然不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不是大战便是大灾。

以王硕的资历,百里燕实在想不出,晋王能授予王硕什么军职。晋国四十多年没打过十万人以上的大仗,五万人的打仗都屈指可数,军队没有战斗经验,将领没有统军经验,难说这一仗开打会是什么结果。

焦急中等待中,时间一晃眼看快过凌晨,市井夜道之上马蹄作响,王硕骑着快马飞驰府邸。百里燕闻讯,即刻来到前院

“岳父。”

“你曾还未歇息。”王硕道,上下仔细打量百里燕。

“岳父进宫数日不归,我甚为担心。”

“世子速去歇息吧,凌晨寅时一刻,即刻随为父出征。”

“寅时!”

寅时一刻也就是凌晨三点半左右,也就是说,是秘密行军,不是大张旗鼓。意味着前线还没开打,等着王硕去会师,或者王硕赶到之前才会开战。

见百里燕迟迟没有回应,王硕措辞严厉

“军令如山军法无情,世子莫要不尊号令违抗军命,即便世子是歧国世子,军中亦是一视同仁。”

“诺!只是岳父能否容本世子回府,我担心……”

不等话音落下,王硕截断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