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密谋发兵(2 / 2)

帝国行 督金卫 4791 字 2020-11-30

制骑兵迅速沿途集结,据此判断,王硕率领骑兵数量不会少于四万,加上晋国北军骑兵,还不知道有多少。

当下有一奇,与春秋战国秦统一中国时期的军事指导思想不一样,当下骑兵资源相当充沛,而且高原草场在南方,各大诸侯国均有各自的辽阔草场养马,而北方是中温带、亚热、热带暖湿平原、物产富饶。

整个中原大陆板块处于星球的南半球,由于辽阔的草原巨大版图,以及相对规模的人口基数,当下轻骑兵非常发达,较为发达的骑兵便很快淘汰了较为呆板的战车,而步兵战术战具的发展极大削弱了战车的作用。

此外当下战马装具的发展较为超前,马镫已经出现。

在马镫出现之前,骑兵只能依靠双腿夹紧马肚防止奔袭当中跌落,因此当时车兵的优点较为明显,而有了马镫之后,双脚固定于马镫,最大程度的解放了人的双腿,而机动灵活性、舒适性又远胜于战车。

而古中国马镫西汉时期才被发明,那时的铁器已经全面普及。

当下由于冶金技术的落后,的马镫多以粗麻编织的一中环形马镫为主,粗麻编制的马镫硬度适中,廉价且便于普遍装备,相较于昂贵的青铜和更加精贵的铁器,无疑更适合大规模装备骑兵。

但如此一来便限制了骑兵向重骑兵的发展。重骑兵受到装具重量的影响,冲击惯性极大,粗麻编制的马镫强度不足以支撑人体负重后的惯性冲击而极易断裂。

因此时下骑兵仍就以轻骑兵为主,装备金属马甲的重骑兵少之又少。金属马镫和马甲多半还只能装备权贵阶层,甚至是一种特权阶层的身份象征。

除此之外当下农业生产力低下,而养马除了需要草料,军中养马和长途奔袭后马也需要一些精饲料口粮。

以吃草为例,马要吃草,每天花费吃草的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如果该吃粮食,则不需要一半,两者的能量和饱腹感粮食比草料更有优势。

同时粮食喂马容易长膘,而草料喂马需要一个季度才能恢复作战时掉下了的马肉膘。因此大国战马部分养在草原,部分养在军中。

养在草原的以吃草放养,而养在中原的则粮和草混搭,以降低粮食消耗,而同时满足作战需求。

除晋国外,徐国、宋国都有大片马场,卫、志两国南部也有马场。宋国国土虽大,但人口少,粮食产量低,又地处高原,盐、煤、铜、锡、铁严重匮乏,几乎都依赖邻国志国、晋国的输入,因此宋国虽然国土面积远超晋国,但国力很弱,也是宋国向晋国朝贡的原因。

此外目前所有典籍,都没有查阅到有关游牧民族情况,徐国、宋国同地处草原,由于水源丰沛大江大河极多,因此仍以农耕种植小麦和大都为主,没有游牧习惯,但已形成放牧的生产体系。

这意味着南方高原地带要么海拔极高,氧气稀薄人迹罕至,要么是民族迁徙始终受到中央王朝的控制,没有形成中国夏朝人口北迁失联,最后发展成匈奴人的特殊历史。

因此就导致中原始终牢牢掌控产马区,马匹的来源得到极大的保障,因此骑兵作战更加频繁,且轻骑兵为主,几乎没有发展重骑兵。其中生产力和技术发展限制了重骑兵发展,于是又刺激步军发展出大量克制骑兵战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