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大兴土木(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5896 字 2020-09-09

尼与卫使臣之事,再去观炮也不迟。若无他事,本侯就此告辞了。”

“嗯,请吧……”

百里燕看得出公良修内心是何等失落,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手把手交出来的徒弟,竟会连皮毛也没学到。

咸国农业起初仍以改良育苗和种植方法为主,近些年教育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分化出专职于农业的植物研究。

种子的改良和积肥共同促进了亩产增加,同时稻草灰、磷酸盐、火山泥、人畜积肥生产的天然复合肥料的集中使用,改良了贫瘠土地。

除江东、岁当、东原、北海四郡之外,正如公良修所言,其余七郡亩产一石的田亩几乎绝迹,起步就是两石,亩产三四石几乎是普遍现象,乌坪作为黑土地,亩产七石还不是最高的,这几年的最高纪录达到了九石,既是土地肥沃的功劳,也是育种选种的结果。

乌坪及其以南的土地,今后不仅作为粮食的重镇,还将肩负培育农作物良种的职责。

种子的好坏,既是肥力催出来的,同时也是一代代培育出的结果。古时中国春秋战国,一亩薄产水稻的产量不过一百多斤,好的两百多斤,到清末,只有极少数的好田才产四五百斤,多数的田亩产量不过才两三百斤甚至更少。

之间跨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才将种子的潜力提曾了一倍,而建国后至今杂交水道亩产理论破吨,短短六七十年间翻了四倍不止,可见有计划的体系研究,科学培育,才是加速农业增产的有效手段,依靠传统单纯的选育种子提曾潜力,所需的时间何其之漫长。

有鉴于此,百里燕早在六年前开始着手农业体系化培育,并从中原各地优先收集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种子,进行培育选取数个优良品种繁育高产种子。同时选派技术人员前往各地搜寻野生种子,为日后开立杂培育奠定基础。

归根到底,各国学走的不过是皮毛,真正的秘诀仍在于教育和先进的理念。

耧车厉害了吧,一头牛一个人一天能耕七八十亩旱地,可你耕的太多,有足够的人力收的回来吗。而我一亩地稻穗比你结的多,谷粒比你壮,一亩地产量是你两倍甚至三倍,同样的产能,需要劳力却只是你的三分之一,多余的人力能干更多其他的活。这就是生产力,人力是生产力,技术和知识更是生产力。

之后几日陔陵仍然沉浸在一片尾盘的余温中享受着最后的受益,卫国即将发兵的消息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不为人所知,百里燕琢磨着卫国派遣的使臣将在近期赶到咸国,心里却不着急。

他更担心各地已经上马的工程不能应为战争放慢进度,于是连续下发了两道政令,从各地再征募民夫十五万人参与工程建设,摆出一副咸国是在大兴土木,无暇顾及战事的姿态。

期间百里燕陆续视察了永兴生产部门与正在兴建的轩云城,姬丰虽然确定购买永兴设备的意愿,但合约一直没签,非是他又耍什么心眼,这件事牵扯的资金重大,他确实做不了主。

姬丰是八月初押送金银离开的陔陵,陆路绕行赶回梁国,一路车马颠簸,再快也得一月有余。待他天花乱坠说服天子及其国内一干权贵和守财奴,仍需要一番口舌和时间,不可能这么快。

可时间不等人,不可能一直拖到明年姬丰下单给付定金再调整生产,这样又得浪费一年时间的光景。

遂在月拿到穆尼的资金后,百里燕着际调整生产重点,机械、齿轮、轴承、重型锻造四大工厂重点转向蒸汽机与各型机床生产,不惜代价扩大生产规模,以求在明年夏天之前,将四厂产能提曾五成。

待到姬丰订单和资金下来,基本上也是明年年中的事,然后再拖上半年,至明年年底,期间用一年半时间将产能扩张八成,此时再生产姬丰的订单,底气也更足一些,免得焦头烂额忙中出错得不偿失。

轩云城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