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买了(2 / 2)

人生在世天地宽 血蝠 2386 字 2020-12-29

说这批瓷器最终成品四万件,但也有记载称只有六千件的。

其实无论是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到每件瓷器上的成本,都非常高,近乎不计成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根据清史档案的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要上交瓷器四到五万件,而清廷一年拨付的费用才三万两白银。

平摊一下,乾隆御窑瓷器,每件不到一两白银的造价。

而这洪宪瓷,明面上一件就是25两白银,差了至少30倍!

就算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在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差距;就算这督办洪宪瓷的官员没少中饱私囊,但这造价也够让人咋舌的。

洪宪瓷不计工本,结果就是烧造得极其精美,它就是民国时期货真价实的官窑瓷!

不过这洪宪瓷也被人叫做没年款的御窑,有人猜测袁大头用“居仁堂制”款,大概是不大好意思把“洪宪”两个字用上去。

至于黄信义说的其它几个款,想不起来,干脆不耻下问。

不难看,自己看着不到三十岁,问问很正常,不丢面。

黄信义也没藏着掖着,都是些京城圈子里基本上都知道的事,没啥不好说的。

这会就道:“这郭葆昌到了赣省后,最先给袁世凯督烧“居仁堂”款的瓷器。

不过同时,还给徐世昌烧了批“静远堂制”款的专用瓷器,曹锟也有,署的是“延庆楼制”款。

至于‘觯斋’款,就是郭葆昌为他自己烧的,还有‘觯斋主人’、‘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等一堆的款识,这柜里前几样都有”

洪宪瓷其实款式不多,除了一些陈设瓶,就是杯、盘、碗日用瓷和成套的餐具,还基本上都是些小件。

小都这么贵,结果就是件件精致玲珑,磕碰就易碎,难以长久保存。

“洪宪”帝号转瞬即逝,真正的洪宪瓷又稀有,艺术欣赏价值高,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结果嘛

袁大头才刚死呢,就有一大帮人借此造假牟利、大造赝品,居然还受到追捧!

“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假洪宪瓷民国时风靡一时,上至高官巨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

特别是在京津两地,到处都是,还是什么器物都有。

那时候不少人都把这些假的洪宪瓷作为珍品家传,当做礼物赠送,搞得别说现在,就是当时都难辩真假。

特别是一些高仿品,款假,可这器物本身工艺是好得不能再好,绝对的民国版“高仿、正品”一个样。

柜子里这些都拿出来,将来是价格没高得离谱,就几万、几十万的档次,但实在是稀少不过,工艺又高、看着漂亮。

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