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阴阳小界 神道传承(2 / 3)

万法无咎 巡山校尉 5577 字 2019-10-26

等。

修士修为最高达到天玄上真境界的宗门,称之为“道宗”;

门中弟子最高修为臻至“天人感应”三小境,即化神,步虚,离合境的宗门,称之为“玄宗”;

弟子门人最高臻至元婴境的宗门,称之为“下宗”;

若是门人修为连元婴境也无,此等微小宗门称之为“流宗”。

四者之中,显然以“道宗”为骨干。既然能出得天玄上真,那么这等宗门即便是独立开来,也是本土人道中最顶尖的势力了,不亚于其余数百家隐宗巨擘。

“道宗”之数,元教属下有六,清教属下有明中总共发现了百余座之多。

这“阴阳小界”,为何,终点为何,原本是完是固定的,唯旅途一致者可顺道用之。

但元教中这位人劫道尊,不知从何处兼修了极为了得的空间神通,历时六七千载,竟然将百余座“阴阳小界”部攫取走,自由铺设,将圣教两座祖庭和十四道宗,一一相连。

原本以人道文明之广阔,各下宗相距之邈远,若要沟通,非得费时数载、数十载、穿渡百余座甚至上千座传送阵不可。

但自从将“阴阳小界”化为己用,两大祖庭、十四道宗顿时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再非任何其余势力所能攻破。

可是数千载过去,“圣教”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纵然祖庭、道宗的框架坚实之极,但是门下修士多以一意清修为本,极少有愿意多管闲事的。故而“圣教”骨骼虽坚,却无有血肉肌里。宗门势力,依旧局限在十六个“点”的不远处,难以扩张。

此时,清教的这位人劫道尊出手了。

这位人劫道尊,从魔道得到启发。

魔道之中,大魔尊从来只是作为赐法偶像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分身影像降世。而真正入世行走的,修为最高的不过是魔尊弟子、魔尊分身一流。

此辈修为比之天玄上真还要逊色一筹,为何魔道能够无孔不入、流布天下呢

其原因便是魔道以“信、祀、布、夺”为入道之门,魔道门徒,对于其推广传布,可谓不遗余力。

清教这位人劫道尊恰好精通神魂之道,又精研魔宗秘奥。于是从中精研出一件异宝,名为“神意天池”。

若是元婴、化神、步虚、离合四境修士破境失败,可用神意天池之水浇灌元婴,使其滋养稳固,脱离肉身独自长存,延寿三万载。

在两位人劫道尊的旨意下,圣教之中天玄上真,寿数已尽、破境人劫道尊失利后,以此法延寿,陆续重塑神魂之躯。自此之后,离开圣教山门,投入一新成立的“神庭”之中任职。

其中修为最高的数位,乃是直接听命于两位人劫道尊的旨意,一位号称“帝君”,其余几位亦各有辅弼专名,统辖诸神官神将。

神庭之所在,乃是在漂浮在天上数十万里的一处隐秘小界中。

其余天玄上真神道之身,俱号称“大帝”,于本土文明之中划定界域,每一位大帝统辖一处界域,陆续开辟二十八处,号称二十八界天。

另外,圣教嫡传,若是修到离合境,突破天玄境失败,上可以于天庭之中任职神官神将,下可以投身某一界天内、大帝治下,开辟王朝,号称“神君”。

天庭,界天,王朝,乃是神道的三层骨干架构,乃是圣教嫡系的二祖庭十四道宗的弟子破境失败后,修神充任。

而神道的扩张性,借鉴于魔道法门的精华,乃是在于其基层势力。

诸玄宗、下宗,乃至旁门隐宗弟子,自元婴境界开始,若到了寿尽之时,突破无望,便可寻到一处“王朝”,洗礼摩顶,拜入神道。王朝自有法器,引下一滴神意天池水,得享延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