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分田(2 / 3)

兵。

另外,囤田一年后,授一亩田,上四成给千户所。

囤田两年后,授两亩田,上三成给千户所。

囤田三年后,授三亩田,上二成给千户所。

每人最高种五亩,最低上缴二成。

这些消息传到降兵中,降兵更不愿意走了。

他们现在每人大概要管十亩田,上交九成等于自己还有一亩收益,基本能养活自己。

第二年后就能多一亩田,除了分粮,和缴粮,自己粮可能都吃不完。

三年后都可以养活家人。

按丁毅的想法,五年后,这一万多人大概要分去七万多亩田,但要上缴两成给千户所。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安装最新版。

等于分掉五万亩不到,他还有十万亩在手上,而这一万多人,将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地,更加的忠心于他。

丁毅制定了囤田新政策,稳住降军的心,这些降军经过训练之后,还能当兵用,又不用花饷银。

唯一的开支就是前期建堡,买牛,买农具,伙食等,也花了不少银子。

好在他在这边抄家抄了近百万,所以暂时不会用到旅顺的银。

宣传司在这边也有人,三天两头提醒他们,你们吃的住的,都是丁副将安排的,丁副将还给你们分田,你们知道这世上谁对你们最好了吧?

但登州的田不只这么多,丁毅让王卫忠和袁贵等人以后要继续建堡,收集流民,用来囤很多的田,得到更多的人口。

五月中旬,丁毅回旅顺,旅顺也开始分田。

分田不按朝庭的官职论,按东江内部来。

各营主官(营正,和朝庭守备级)一百亩,各局主管(千总)六十亩,把总四十亩,队长(小旗队长)级别二十亩,甲长(什长)十亩。各副职略少。

普通兵士的分田,将以长生岛新囤的田开始,然后是复州金州新田。(旅顺内的田要保证全军的粮米,暂时不分兵士。)

分田方式与登州降兵一样,但降兵们有田没饷,这边还有饷。

其实很多人都觉的古代很重视田产,明朝上下都喜欢霸占田地,所以导致民不聊生。

丁毅来了几年后,发现此刻田地对旅顺个人没什么大用,最大的作用可能是稳定人心吧,或是传统观念。

像旅顺营中的大将,张经赵大山等人都挂着守备又是营正,每月丁毅发银五十两。

根本就用不完,三餐都在营中吃,也不需要粮。

丁毅给赵大山一百亩田后,赵大山等人就很纠结。

家里没人种啊。

而且丁毅的部队里,大伙都没有家丁之说,丁毅自己才两百亲兵,其他人都是十个亲兵以下,不能超过十个。

你总不可能让亲兵帮你去种田吧?

赵大山去年娶的向怀来姐姐,家里就他婆娘一个,加上向怀来两人,也种不了一百亩田。

而且向怀来现在也是营正级,也有一百亩,家里三人分了两百亩,根本没法种。

所以他们只能请旅顺的辽民帮他们种,辽民们种田后,自己拿三成,七成给赵大山。

三七分成是丁毅定的最低目标,像张经后来觉的家里粮多,都吃不完,只直四六分成,让辽民拿四成。

所以分田对大部份旅顺皮岛的将领来说,并没有大用,也改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提升不了生活品质。(大伙都在东江,你再多钱也花不出去。)

但分田有两个另外的作用,一是让很多辽民多了条谋生的道路,帮有田的种田,自己能得到大量的粮米,改善生活。

二是让普通的兵士,更加明白要当官的道理,只有当官,才能分田。

而想当官,就要站第一排,多打仗。

接着丁毅又下令,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