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结晶(2 / 3)

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接连展开。在这远离任何星体,几乎零重力的环境之中,一间又一间的密室里面,一个又一个晶体“种子”在缓慢的发育着。

这试验持续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在塞德娜星与深空星两颗星球资源枯竭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第一块直径高达19.6米的光学望远镜主镜片终于被制造了出来。

它是一体成型的,而并不是由众多小镜片拼装而成。虽然地球时代的太空望远镜一般都是由小镜片拼装的。

这是在可以方便出入太空的塞德娜星,没有必要那样做。

它的各项性能根据估算,在其余配套设施,譬如镜筒、支撑架等全部到位以后,将全面超越以往人类制造的所有光学望远镜。

在这一刻,便连赵长星都专门发来了贺电,对此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各项配套设施迅速在太空工厂之中建造完成,然后运输到了这距离塞德娜星足有一千多万公里的地方,并在这里展开了组装。

是的,这台具备史无前例性能的太空望远镜,最终将会被放置在这里,而并不是更靠近塞德娜星的地方。

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这块镜片的性能虽然高,但它也太过精密,太过脆弱了。

它的制造过程和后续运行环境必须全程在低于10k的温度之下进行,全程温度波动不能超过0.02摄氏度,否则内部密度就将改变,导致透光性能大打折扣。

制造环境和运行环境必须为纯度极高的真空,因为稠密的气体分子同样能为其造成损坏。

它还不能靠近任何较大的引力源,否则自身就会变形,理论上来说,甚至连质量在10亿吨级以上的飞船都不能靠近——当然,现阶段人类也没有那样大的飞船就是了。

同时,它甚至不能用较强的光源直接照射。拿一个强光手电筒直接照射它的镜片都可能会为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

它的制造、运行过程,全程不能被人类接近。因为人体也是一个强大的红外辐射源,这会损坏它的结构。

星际尘埃云的撞击,同样会令它的性能大幅下降。

人们所确定的最终方案,是按照当初地球时代的哈勃望远镜那样来制造它。也即,造一个深深的大空桶,将这块镜片装在空桶的底部,依靠桶身来为它尽可能全面的防护。有需要的话,空桶还可以直接关闭,彻底将它保护起来。

如此之高的要求,令它的最终组装也困难重重。不过人们最终还是战胜了各种困难,将它组装完成了。

当它的第一张实景拍摄图片传回科学城光学研究所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

第一次观测,它选择的目标是一颗遥远的恒星。于是,人们便十分清晰的看到了这颗恒星的日冕结构,甚至于,在遮挡住恒星的光线之后,人们甚至直接看到了一颗围绕着它运转的行星的存在。

这颗行星大概要比木星略小一些,并且,呈现在图片之中的只是一些像素点,完全看不到更确切的样子。但这,却已经是极为惊人的发现。

要知道,人类世界在此之前,还从未直接拍摄到过其余恒星系相当于木星或者比木星更小的行星的图片!连呈现一个像素点都做不到。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面对众人如同潮水一般的贺喜声,王洛一感觉到了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放松。

“终于,终于成了啊……寻找近塞德娜矮行星的事情,终于有指望了。”

赵长星走过来,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

“我代表整个文明,感谢你做出的贡献。”

王洛一看着面前明显要比自己年轻许多,但实际年龄却是自己好几倍的赵长星,同样用力握紧了他的手。

身为一名科学家,王洛一心中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