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初见明君之时便已心生敬畏(万字更新求一切)(7 / 8)

完全不够,为了激励有志之士,朕暂且刨除名额限制,凡是有灭国之功的人才,都可入阁!”

“传朕旨意,白起、王翦、李牧、蒙恬、吴起、田单、廉颇,皆为我大宁猛士,可入军机阁!”

这一战,除了廉颇一直镇守在秦岭关,没有战势之外,其他几人都是实打实的战绩,朝中大臣纷纷跪拜,口称天帝英明。

除了岳飞一开始第一个加入军机阁外,其他几位猛将都一直在盯着这个位置,这是无上的荣耀,是天帝最大的认可,是大宁功勋的证明。

白起等人看到自己终于加入了信心所念的军机阁后,纷纷参拜:“我等拜谢天帝,必定竭尽所能,死而后已!”

宁安笑着点点头,继续道:“苏秦、张仪,两位先生此战为我大宁出谋划策,可入内阁。”

苏秦和张仪听后脸上也是涌现出一股喜意,连忙跪拜谢恩。

朝中大臣看到文臣武将大肆受封,脸上也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入阁败将,谁人不想?

宁安重新望向群臣,平稳了下心情,继续道:“此战我大宁东南两地皆以平定,如今只剩下西北两地,各位可有良策?”

听到天帝问策,下面的群臣个个皱起眉头思考起来。

最后文官之首的管仲站出来率先说道:“启禀天帝,北海国若是不除,必然是心腹大患,微臣建议天工阁应先造船,同时操练水军,等来日我军兵强马壮之时,便可发兵北海,一举歼之!”

“至于南面,有群山险岭,瘴气环绕,但是飞舟可抵挡瘴气,可让军中将士先行驾驭飞舟翻越这群山,探明背后的情况再做决定。”

管仲的话立刻得到了群臣的认可,纷纷点头表示可行。

宁安也是微微点头,不过他有些烦恼:“我军将士虽然勇猛无双,可却无一擅长水上作战,诸位各有推荐人选?”

面对宁安的询问,朝臣相互对望了几眼,最后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宁安对此有些不太满意:“我大宁领土如此广阔,人口数千万,难道就找不出一位擅长水战的将领吗?”

大宁这一路走来,从一开始取大周而代之,再到后来的吞并七国,灭金,吞十六国,如今等待的就是东南两地原本的国度递交国书,上交详细人口数据,到时候,大宁的人口必然会又一次引来大的突破。

可就是这样,举国上下,居然连一个水战人才都找不出,宁安自然有些不甘心。

最终,说话的依然是管仲,他道:“启禀天帝,如今我大宁虽然国土辽阔,人才济济,但是有很多人才都埋没于民间,何不在各地增建招贤馆,以此来吸纳人才?”

“这数千万人口之中,必然有擅长水战之人。”

招贤馆……

听到管仲这个建议,宁安双眼一亮。

确实,如今大宁的国土正在不断扩充着,单单七国的人才明显已经不够使了,若是开设招贤馆,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才加入,这其中也定然能找到擅长水战的大才。

所以,宁安没有犹豫,立刻道:“那就依照管先生的建议,立刻传朕旨意,各地建设招贤馆,凡是举荐有功之人,朕必定重赏!”

“但是若敢浑水摸鱼,就别怪朕的屠刀不够锋利了。”

宁安说到最后时,语气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他知道,自己虽然能保证朝堂上的大臣忠心耿耿,愿意尽心尽力办事,但是很多决策到了下面就变了味。

这自古以来,贪官污吏都是无法避免的,招贤馆成立之后,肯定会有贪官将自家子弟安插入其内蒙混过关。

若是真有真才实学还好,如果都是滥竽充数,真正的人才反而被排挤,那招贤馆的意义又何在。

因此,宁安警告之后,又吩咐管仲,招贤馆建立之后,每隔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