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帮手(2 / 3)

明左 鹤城风月 3357 字 2022-08-27

这话实在是大不敬。

可问这话的人是黄宗羲,那就不令人意外了。

明末的思想家中,黄宗羲属于最激进的一个。

虽然他现在还年轻,思想没有铸成。但这一次的京师之行,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还是给了他极大的刺激。

奈何他的控诉,没有人能够回答的了。

谁都知道,崇祯除恶不尽,留着阉党余孽,就是为了制衡东林党。

从权谋之道来看,这帝王之术可谓是炉火纯青,高明至极。

奈何江山风雨飘摇之际,身为帝王却醉心权术,不思涤荡风气,振作一新,于国于民实为大害也。

一个不能和过去彻底割裂的帝王,必然也会让国家继续承受过去的余毒。

谁都明白,谁敢说?

黄宗羲好好发泄了一番,抹掉眼角的泪水,总算是平复了一些。

“先考临终有言,时文无益,徒祸国殃民。今日之读书人,当从史学明证。又有言,请求学于念台公门下。还请不弃,小侄尊师如父,日后必孝行于膝前。”

面对明末的乱局,生命终结之际,黄尊素做了深刻的反思。

他得出的结论就是,道德文章于治国安民毫无用处,必须要重新寻找治国之道。

黄尊素看不到未来,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历史的故纸堆中寻找答案。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太长了,以至于什么典故、范例都有。

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

这绝不是一句夸大之言。

甭说明末了,即使四百年后,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事,都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证。

同为浙江人,黄尊素和刘宗周私交甚笃。因此临终之际,嘱咐黄宗羲去寻刘宗周学习。

今日既然碰到了,黄宗羲干脆拜师。

故人之子,又是忠义之后,无论如何刘宗周都不会拒绝。

“汝自幼聪敏好学,能教导于你,足慰白安在天之灵。”

这就是答应了。

黄宗羲大喜过望,终于不负先父遗愿。

其他人也为黄宗羲高兴,以刘宗周的学问,悉心教导的话,黄宗羲将来必成大器。

刘宗周答应是答应了,却有为难事。

“老夫不日将北上为官,太冲可愿随行?”

黄宗羲一愣,随即脸色阴郁。

“这腐败的朝廷,官儿有什么好做的?”

看来明王朝是彻底让这个年轻人失望了。

他还不是意气用事,理由充分。

“刘阁老之后,王永光、温体仁等辈士气大振,处处针对我东林。那个皇帝稳坐钓鱼台,心思不言而喻。老师,您去了京师,不会有用武之地的。”

这个论断就得到左梦庚支持了。

“黄兄的分析深入腠理,今后这朝中,我东林想要做事,只怕是越来越难。”

见有人竟支持自己,黄宗羲高兴不已。

“这位贤弟是……”

左梦庚拱拱手,对这位大思想家还是很崇敬的。

“小弟左梦庚,久慕白安公伟烈。今日一见,虎父无犬子,黄兄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从在京师见了朝廷的腐朽后,黄宗羲就没少高谈阔论。

按理说,他这些话很危险。

可是因为黄尊素之子的身份,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黄宗羲最郁闷的就是,明明他说的都是警世之言,奈何却无人应和。

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料不到在这里,竟然找到了志同道合之辈。

左梦庚为何旗帜鲜明地支持黄宗羲?

因为黄宗羲乃是明末“非君”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