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军服(2 / 3)

明左 鹤城风月 3225 字 2022-08-27

需要在大面上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细节进行调整。

妇人们都没有文化,所以只能他怎么说,她们怎么做。

“这个布面甲,你们只需塞入棉花,压实做出来就行。铁片不用添加,这个不麻烦吧?”

王秀芹带着几个妇人,把布面甲里里外外翻了一遍。

“不加铁片的话,那可容易的很。”

左梦庚的做法,相当于简化了布面甲的制作工序。

左华在一旁却很不解。

“少……千座,这不加铁片的话,可防不住刀箭。”

左梦庚岂能不知道这一点。

“未来咱们的火枪,射程要比弓箭远,战损会降低不少。加了铁片,防护效果也不怎么样,还增加了重量,耗费士兵体力。”

听说火枪射程比弓箭远,左华挠挠后脑勺,已经不敢想象那是什么火枪了。

左梦庚连铁片都不要,那就更不要说臂甲了。

这个决定,又让妇人们轻松了许多。

如此一来,后营的军服,就只需用棉布在里面塞入棉花压实就成。连铆钉都取消的情况下,比后来清军的棉甲还要简单。

显然,这样的军服,就不具备任何的防御功能。

不是左梦庚偷工减料,也不是他拿士兵的生命不当回事。而是在先进的武器加持下,还在防御上面做文章,纯粹是浪费。

在火器大规模装备军队后,护具就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人们研究发现,制作再精良的护甲,也挡不住火枪火炮的打击。

相反去掉护甲,增加灵活性,反而躲避打击的可能性更高。

也只有中国这边,一直到清末了还有穿着护具的军队存在。

而到了二战后,各个国家对护具的重视程度又提升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枪械的口径缩小,子弹威力跟着变小。在有一定护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御杀伤。

二是新式材料的应用,使得防具变得轻便,更具备实战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使用步枪交战,一方有防弹衣,一方没有,那么没有防护的一方肯定吃亏。

这也是在许多国家,为何允许拥有枪支,但私自拥有防弹衣却是重罪的原因。

在布面甲的改造上,左梦庚不但取消了铁片,还对细节做出了更改。

“这些布面甲必须将袖子也缝上,它就是一件完整的衣服,知道吗?”

王秀芹面露难色。

“少爷,加了袖子的话,便是俺来做,也得花不少时候。”

得,从无到有就是这么难。

左梦庚只好耐着性子,仔仔细细地教这些妇人怎么做。

“你们要学会分工。裁布料的就裁布料,压棉花的就压棉花,缝线的就缝线,装扣子的就装扣子。否则一件军服,光靠一个人来做,能做多少?”

大家伙都懵懵的,从没有这么做过,显然体会不到其中的好处。

左梦庚干脆随便指了一个妇人。

“你裁一块布料需要多少时候?”

那妇人一乐。

“那有啥费事滴,三俩下不就完事了。”

左梦庚又对下一个妇人问道:“往布料里压棉花,需要多久?”

那妇人谨慎,犹豫着道:“要想压实了,总得一个时辰。”

左梦庚不管,又找一个人。

“你缝袖子需要多久?”

“最多一炷香。”

左梦庚拍拍手,把大家的吸引过来。

“都听着了吧?如果这么分工,做好一件军服,顶多也就两个时辰。这不比你们一个人忙活,快得多了?”

说这些的时候,他真切地体会到了《国富论》中关于分工的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