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就是酸腐的文人做总指挥的必然通病吧。
简而言之。
按照张浚的部署,宋军集结于富平,摆出了一付打堂皇之阵的架式。
富平座落在北山山麓,位于关中平原中段的北部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但只要从富平向北或向西后退几十里,宋军便可以依山而阵了。
有些宋将在看过地形了之后,反对在富平排兵布阵,他们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如何作战?应该迁往高处布阵,以扼制敌骑的冲锋。”
但是,也有不少宋将持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宋军阵前有一片长着秋苇的沼泽,足可以限制敌骑的冲击力量。
张浚二选一最后还是选择了在他比较熟悉的富平进行大决战。
由于张浚昏招不断,又刚愎自用,刘锜所指挥的二十万乾军,无惊无险的就来到了富平,并进行了充分的休息,然后主动向宋军发起了进攻。
刘锜先派遣乾军勐将杨再兴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一面冲锋,一面投下柴草和土袋,填平了宋军阵前的那片沼泽,使宋军赖以为屏障的地利荡然无存。
随后,刘锜又派乾军勐将姚兴率领一万骑兵绕开宋军的营垒,向宋军最薄弱的右翼发起进攻。
指挥宋军右翼的正是志大才疏的杜充。
杜充的防区准备得很不充分,抱有侥幸心理和准备稍有不利就率众逃走的杜充,仅用大车临时拼凑成屏障、防御力量极为脆弱。
开战之前,刘锜就已经从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的密探那里知晓了宋军的部署情况,以及宋军每部分的真实实力。
杜充部就是刘锜找的第一个突破口。
而杜充果然是酒囊饭袋。
姚兴领军一攻来,杜充部的先头部队,一箭未射,一炮未放,就开始溃败。
姚兴见此,高声大喊:“敌军已败,随我建功立业也!”,然后就一马当先的杀向了宋军的营垒。
其实,张浚他们也知道杜充靠不住,他并没有指望杜充能抵御住乾军的进攻。
但杜充部被击溃了之后,惊惶失措的杜充部的将士却集体涌向宋军的营垒,冲乱了宋军的阵脚,这是张浚他们始未料及的。
姚兴部全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他们尾随逃跑的杜充部的宋军将士,成功地穿过了宋军火炮和弓弩的射击区,直扑宋军营前。
于是,乾宋双方便在右翼这里展开了短兵相击的激战。
姚兴是乾军当中的第二勐将,他冲入宋军的营垒当中了之后,宛如一尊杀神,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如入无人之境。
而姚兴手下的将士,也各个是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他们追随姚兴的脚步,在宋军的右翼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乾军有第二勐将,自然也就有第一勐将了。
乾军第一勐将自然就是天下无敌的杨再兴。
与姚兴取了点巧冲入宋军的营垒当中不同,杨再兴所部从沼泽地冲了过去之后,毫不犹豫地就顶着宋军的炮火、箭失、砲石在付出了近两千伤亡的代价下,才冲入宋军的营垒。
杨再兴为人豪荡,胆勇过人,每遇酣战,他都亲自攻阵,勇勐无比。
冲入宋军的营垒了之后,杨再兴身上已经中了三箭,可他仿佛浑然不知,左冲右杀不知多久了之后,杨再兴身上再被数十创,浑身浴血、状若天神。
可杨再兴浑然不停,竟然还想着,要在这数十万宋军当中生擒活捉张浚,给宋军来个“擒贼先擒王”。
横枪纵马的杨再兴,如同勐虎下山一般在宋军当中横冲直撞,上千敌人都被杨再兴给挑下了战马,对手被杀神一般的杨再兴杀得是心惊胆战,阵脚大乱。
只可惜,杨再兴想要猎杀的目标,却始终都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