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得失(2 / 3)

现刘启的真面目,这厮居心叵测,不仅一直拖延着不愿兑现诺言,而且将自己连哄带骗带出了益州扣留在他军中。

看样子刘启好像还想继续东行,不管他是何居心,对刘璋来说此举都形同反叛,梁峰的美梦破灭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被刘启算计了。

刘启知道急也没用,现在去见梁峰定然会闹个不欢而散,待高鸿将受到妥善安置的家人带到梁峰面前后再去说服,梁峰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如果还不行也不怕,他不是很在乎功名利禄吗,到了江东据城夺地称雄一方时,这些东西还不是唾手可得,那时恐怕赶他走也难了。

刘启无奈只好在南岸上岸,就地驻扎以示没有恶意,一边派人和巫县县令继续交涉,一边焦急的等候着甘宁和高鸿的消息。

等了数日高鸿终于派人回信了,高家带着一千多人举家而来即日便到,不过信中提到固陵形势的变化还是加重了刘启等人的担忧。

高鸿的大伯父,也就是高家的家主终于病重而逝,临终之前将家主之位交代给危难之时不弃家人的三弟,也就是高鸿的父亲,可是高鸿的二伯父高顾却一口咬定他的三弟编造兄长遗命,据不承认三弟新任家主之位的合法性。

双方当然各执一词,谁也奈何不了谁,吵了好几天没个结果,最后高顾见夺位无望便提出分家,兄长尸骨未寒家中便闹出了这样的丑事,高鸿的父亲感到愧对兄长一气之下病倒在床,在此关键时刻,吴韬突然冒出来将高顾和其子高沛连升两级,调往广汉任职。

高鸿自然也有封赏不过就任之处却在和武都郡,紧邻凉州的荒蛮之地,说是封赏其实和发配差不多,高鸿就算不跟着刘启去江东也不会去那种地方,自然当面谢绝请辞。

而广汉不仅远比朐忍富裕,而且毗邻益州的政治中心蜀郡,高顾父子的仕途可谓一片光明,很多犹豫不定的族人便纷纷倒向了高顾。

很快高鸿得罪高官被整的谣言在有心人的散布之下传遍城,谁会愿意跟着一个失势的人一起倒霉,所以人人对高鸿敬而远之,最后只有百十个无家无业的老部下没有离开。

而吴韬则不时明里暗里找高鸿的麻烦,最后病情稍有好转的高父一怒之下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家业举家去投刘启,沿途花了大把的金银才招募了几百号人。

叛乱平息时日已经不短,可吴韬始终没有回蜀郡的意思,就连巴西郡的人马也留下四五千人一直驻扎在鱼复城外,这些迹象再明显不过,刘璋还是没有放弃出兵永宁的企图。

不过在刘洪的宽慰下刘启也没有太过担心,赵戎已经带着大军连夜赶回江州,刘璋已经失去最佳的时机,现在定然正在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难以下决心出兵的。

两天后,提心吊胆的刘启总算等到了高鸿。

自从刘启有了甘宁可谓一路凯歌高奏,一时间风头完盖过了高鸿,这让他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眼下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重要性,结果又落了这么个结果,高鸿更是心中有愧。

不过显然是高鸿多虑了,见到刘启后高鸿没有发现刘启有丝毫不满的意思,对他父亲长辈也是恭敬有加,这才打消了他的顾虑。

这下就连高父也对刘启大为赞赏,连连嘱咐儿子安心尽力扶保刘启。

虽然这一千余人和自己的一千精兵相比差点不是一点半点,可毕竟一夜之间人数翻了一倍还是很让人信心倍增的,更主要的是有了高鸿这个专业人士在刘启不必再担心自己这个门外汉来指挥军队了。

随高鸿来的还有当初安置在朐忍的张彭村的村民,这几个月来刘启一直东奔西走的根本无暇照看他们,尤其是张灵,张老汉临死之前刘启承诺以后对张灵要像亲妹妹一般对待,可至今和张灵见面的次数一只手就数的过来,而且每次见面都只是寥寥数语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便匆匆离去,对此刘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