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 3)

场,从某方面说,《奇门遁甲》确实是鸡肋了。

仅仅是过了十天,刘启就催促着他们回家了,尽管很不舍,不过刘亮不是无能之辈,他很认同贾诩的观点,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河内离着雒阳很近,想看的时候随时再来就是。小妹刘梅哭得一塌糊涂,显然她这个二兄“奶爸事业”很成功,甚至连刘氏都有些嫉妒了。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七月底时,何进终于不犹豫了,大将军府的文书如同不要钱的向天下四周乱发。最令人惊恐的就是,何进直接上疏,欲尽罢中常侍,以郎官代之。

刘启已经将近宅了近两个月了,很少出门,不过兵书倒也读了不少,当然这其中最宝贵的还是鬼谷中人的注释。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注释,例如大名鼎鼎的《孟德新书》虽然是曹操写的兵书,但宣称的时候还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贾诩这里虽然没有原本,不过手抄本留着不少,刘启感到压力山大,主要还是防近视,毕竟夜晚的灯光实在太坑了!

只是当这晚贾诩回来的时候,刘启猛然发现笑面虎贾文和也有失态的时候。此时正值傍晚,蝉声鼓噪的令贾诩更加坐立不安。刘启问道“伯父?”贾诩抬头,命令道“你这几天不要出门,这天恐怕是要变了!”贾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说道“文和,要不让启儿明儿一大早陪我去东市买很多东西,然后这几天就紧关门户?”

贾诩想想道“嗯!明天拿着信物顺便去左氏粮行,多取些粮食!”刘启吸了口凉气,说道“这就要见血了么?”贾诩冷笑道“屠户就是屠户,一点脑子都没有!倒是那个女人有些可惜了,受到了连累,恐怕也没什么好下场!”

刘启听到贾诩似乎言有所指,而与自己知晓的历史有了较大的波折,说道“市面上不都传言说何氏兄妹是一伙的么?”贾诩道“愚民之言你也信?孙子的用间篇怎么读的,回头再抄上五十遍,后天我要结果!”

贾诩丝毫没顾及到刘启有些变形的脸,说道“说屠户都是玷污了屠户这个词,屠夫还知道抓猪的时候如雷霆一击!何进倒好。外军未至而消息尽走,最可笑的是,在朝堂上还进言说罢免中常侍,以郎官代之。”

贾氏喃喃道“那夫君不就有了机会?难道元放指的就是这个?”声音虽小。但贾诩还是听到了,玩味地说道“娘子啊!中常侍这个官自安帝后是由宦官担任,难道你还想让为夫去宫里?”贾氏啐道“孩子还在呢!说些这个算什么?”贾诩平静地道“他不小了!元一师祖送给他的可是丹鼎派的不传之秘,内丹之术。”

贾氏没好气的说“这又算什么!”贾诩说道“内丹中的房中术!”贾氏满脸通红,看着这两个不以为意的男子。刚想说什么,听得贾诩低声道“要不……”贾氏啐了口,看到贾诩犹如当年她刚出嫁时那般英气,心口一慌,急急忙忙的出了门。贾氏感到浑身都燃烧了起来,身子骨竟也酥了……

刘启在一旁犹如老僧一般,突然听到贾诩说“好了别装了,如果不是刚才那么说,你以为娘子能出去么?”刘启说道“伯母又不是不知进退之人,何必如此恼她呢?”贾诩说道“正是如此。才更令我敬重啊!因此我除了大事都不瞒她,毕竟有些事她知道了会担心的……”

刘启再一次对贾诩的人品表示敬重,见惯了后世的离婚风云,再看看此时的相敬如宾,不由的感慨良多,贾诩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成亲少说已经有二十多年,可是感情呢?

贾诩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宦官会提前下手,不过我想不通的是,大将军的幕僚何其多。为什么这几个月来,昏招一个接一个的来?”

刘启幽幽的道“幕僚说不定也不是和他同心的!毕竟他只是个屠户!”贾诩恍然大悟,一系列的谜题迎刃而解,说道“和士族在一起真是火中取栗啊。两虎相争得利的只有士族。不过你这个小鬼倒是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