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2 / 4)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花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花山一条道,而门户就开在华阴,寻常时候,常有文人骚客攀爬游玩,所以在花阴雇佣向导容易,至于雇佣向导是要爬花山还是要去洛南,在向导眼里也仅仅只是钱的事儿。刘启曾经几次路过,也曾有计划要来爬花山,所以显得有点儿熟悉,直接就找到玉泉院门口。

玉泉院是一座有着道家风貌的书院,大大出名,据说也是花山学派的大本营。

平时,当地乡党或者一些缺钱的书生就在门口东边的林子边等着,游客自会跑过去询问,双方一阵讨价还价,商定导游事宜。

今天刘启一伙来到,因为游客减少,等着做向导的人也不多,众人见他们携带兵器,身着甲具,无不躲避三分。一路趟下来,文人向导还是要多一些,毕竟出游的人需要人介绍名胜古迹,附和诗歌,刘启一路走过去,大摇其头。他们也引别人注目,周围的人都对他们躲避三舍,私下议论他们是干什么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当地的猎户,正在商谈价格,迎面又来几个人,也个个骑马执兵,不过却没有着甲具,为首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官人,一双丹凤眼湛湛有光,胡须不长不短,保养得当,充满光泽……面容白皙,身材也较为高大,眉头似乎在拧着,他一身长月流行的花月袖袍,腰下系剑,虽然剑鞘没有怎么装饰,朴实精致,但是剑柄却垂下几缕金黄的坠子。

刘启看着身影有点眼熟,却就是想不起来。

他是觉得这人气度雍容,给自己的印象太过深刻,并不在意,开始留意此人身后的人,靠他最近的一人看似在护卫着他,却丝毫不像是护卫,身形与他接近,但双目中多了腾腾的杀气,双腕箍着铁钉护腕,胡须只有钢针长,修剪得一般长短,就像是下巴上悬着半片惊堂木,这人扫来一眼,有点警惕地看着他们几个。略远一点儿是一个文士,年龄也不是很老,但是很老成,走路时不自觉提着袍面,再后面,十几个随从纷纷牵着马,那马一看就是战马,人个个粗壮,马个个高骏。

那个贴着他们老爷走着的大汉警惕刘启,刘启也警惕他们。

既然和猎户谈妥,刘启拉上马,就要带着人走。

不料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老爷却大老远喊一声“壮士请留步。”刘启停驻脚步,低声让别人先走,自己则扭头转了回去。对方大步走来,身边的人紧紧跟随,最后超过那人,有意地站到一侧的前方。

刘启给他了半个揖,当是行礼,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那为首的老爷笑了一下问“你们从何处来?”

刘启冒出一股寒意,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说“从长月来。”他像是不懂事的年轻人一样,有所答还所问“你们又是从哪来?”

那老爷明显略一迟疑,却也回答说“也从长月来。”

刘启“哦”了一声问“为何事唤我?”

那老爷笑道“我似乎听到你刚才问那向导去武关,而我们之后也是要去武关的,不妨结伴而行呀。”

刘启愣了一下,反问“你们也要去武关?”

那老爷点了点头,说“我们要先访一友,叫住你们是想问一问,你们能不能耽搁一日半日的,等一等我们,然后结伴而行。”

刘启摇了摇头。

那老爷旁边的大汉立刻就喝道“竖子无礼。”

刘启纳闷了。

他不敢惹事,笑着说“听说家乡不太平,我们老爷要我们回颍郡防贼,眼下正在打仗,害怕夜长梦多,我们丝毫不敢耽误。”

那老爷却不生气,扭头看向一旁的大汉,又笑着说“要是以巨资求结伴呢?”他又说“和你们一起走也是怕路上不太平。我在京城为官,得罪了人,怕关卡上会被人为难,这一路要是能和壮士们同行,会安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