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眼光不行(3 / 4)

又如何,他手下抄手多了。

也就是申时行是状元郎,所以才能按照正常流程从翰林修撰升到詹事府,从左庶子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爬。

可以说,他做到现在,完全就是用时间熬出来的,可没有得到过贵人提携。

能够如此,一是他年轻,二十七岁就高中状元,而也是状元郎这道护身金符在,可以为他升迁保驾护航。

只要没有大错,升迁的名单里,他申时行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位。

只不过,想要从翰林院、或者詹事府转到礼部、吏部,这就是一道天堑了,没有人提携的话,那就只能混到老,最后转五寺做个寺卿致仕。

魏广德最终确定提拔申时行,也是昨日参加清流聚会和申时行有过一次面谈。

怎么说呢,给魏广德感觉人还行。

就如同他的文章一样,不喜言辞华丽,堆砌辞藻,而是比较平淡。

他行为处事也是如此,让人显得很是低调含蓄。

魏广德自然也听人说过对他的评价,当然都是背后的数说辞,那就是说他“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好吧,这是他在詹事府和翰林院时给人的印象,那就是没什么立场,比较态度善变,甚至可以认为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种,就是全不得罪。

这种人,短时间里会让人觉得他人好,和他交流如沐春风,但是时间长了,知道了底细,自然就让一些人不喜这种“墙头草”。

不过魏广德倒是理解申时行的难处,他那一届科举,座师可以说就是老好人李春芳,副主考是董份。

他的仕途,或许之前有借助李春芳的力量,但李春芳毕竟是那样的性格,不争不抢,所以即便做了那么多年的首辅,但是大权却多不在手里。

至于董份,早早的就被逐出朝堂,自然是借不到力的。

可以说进士的前途,其实很大程度上和他们座师的仕途紧密联系的。

上面有人,自然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完成前期积累,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熬资历争夺那个入阁的机会。

魏广德那一届,主考是阁臣吕本,比李春芳还不如,虽为阁老却处处受制于严嵩,加之身体不好长期病假,完全对他们这些新科进士没有丝毫助力。

魏广德也就是运气好,意外得了圣眷,加之站队很早,才能混到今日。

当初若不是他果断投靠到裕王门下,他完全没有资格入阁。

因为,他缺少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推他入阁的那位。

“是他啊。”

张居正短暂震惊过后,很快就缓和过来,说了句。

他虽然好奇魏广德怎么会看中他,但是既然已经公开提出来了,不说其他,至少是和申时行私底下有过接触了。

继续阅读

不过,让申时行入礼部做个侍郎,其实这并不算什么,张居正更看中的是魏广德终于知道配置内阁班底了。

是的,之前魏广德虽然也在和他争夺一些官职,但就那些位置来说,其实做事的性质更大。

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魏广德或许因为年轻,根本就没有考虑组建自己的权力架构。

不管是掌控工部还是兵部,其实都是时势造就。

工部,本就在他老乡朱衡手上,也是严嵩那一代人留下来的独苗了。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大明的朝堂上,天然就存在乡党。

至于后来争夺兵部,其实一个尚书的位置在张居正眼里,还不如礼部和吏部的侍郎重要。

决定朝廷走向的,永远都是内阁,虽然名义上六部才是实权衙门,但内阁就是凌驾于六部之上也是事实。

徐阶当初就是一手提拔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