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力寨、沙济城。” 魏广德放下书信,嘴里喃喃低语。 他没想到,杀掉王杲,还以为能震慑女真十几年,但才过去两年,貌似辽东女真又开始不安分了。 “难道真的要在辽东改土归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真这个心腹大患?” 魏广德在心里默默想着。 “或者,再次在辽东举起屠刀,再来一次成化犁廷,把女真杀个人头滚滚,大幅减少他们的人口,才能换来几十年的安稳?”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真正实施是在清朝的雍正时期,在西南滇、黔、桂、川、湘、鄂6省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设立流官治理的改革。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打破了原有土司制度“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民族禁锢,推动了民族融合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 大明朝没有推行过,一直维持着土司制,这也是明朝中后期西南叛乱不断的原因。 辽东的女真部族,本质上和西南的土司制是一样的,都是部族首领说了算,拥有实际控制权。 毕竟,女真部族南迁,当初只是在边境地区依附大明,而不是并入大明。 大明从未对女真的人口等进行核查,颁发户贴,编制鱼鳞黄册等实质性统治的标志。 魏广德对历史不通,但是一些历史名词还是知道的,改土归流就是一个。 毕竟当初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他可是大部分都看过,自然有点印象。 不过电视里毕竟很片面,虽然提到改土归流,但对整个过程中涉及很少,对于推行中的残酷性并没有展示出来。 过去,魏广德自然不会想到,但是现在位置不同了,了解的情况也更多了许多,所以他呢狗想到,一旦在大明朝推行改土归流,那必须有大将坐镇,威慑宵小才行,否则必定又是一场叛乱。 “张学颜,哼哼。” 魏广德继续吃饭,不过也打定主意,今天去了内阁,就把戚继光的书信交给张居正看看。 张学颜是张居正的人,只要说动老张,辽东就很好处理。 只要找个理由,戚继光带兵去把红力寨和沙济城再平一次就是了。 当做一个偶发事件来处理,是边将依据女真突袭而做出的被动应对,而不是辽东和朝廷策划的行动。 魏广德相信,张居正审时度势之下,会理解这么做的好处。 毕竟留着王杲的两个儿子,早晚都会在辽东引起祸端。 早点铲除才是上策,否则一旦他们准备妥当,再联合蒙古土蛮部起发难,辽东可就麻烦了。 吃过早饭,魏广德出门前去旁边院子,见了见辽东来的亲戚,这才离开。 昨日到京,自己回来晚了没见到人,这个理由很充分,但是第二天还不见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传出去,还不被外面说成他魏广德出息了,瞧不起穷亲戚。 到时候这个事儿,说不得就会被不安好心的御史上奏弹劾他一本,恶心下他。 魏广德虽然在朝廷上与人为善,但他不是黄金白银,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 而且,喜爱和憎恶,往往由不得人。 大明的朝廷,禁止朋党,但实际上也是泾渭分明的,那就是乡党,还有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一群人。 科道言官虽然知道斗不过阁老,但发现有道理的事儿,还是会上来参一本。 伤不到人,但恶心人,也体现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