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达济天下(2 / 3)

变臣 宇十六 3228 字 2020-04-30

些什么,借庖厨之事打发时间尔。”

“主公曾云有志守护家人亲朋,有能力则守护天下百姓,莫非都做到了?还是将说过的话抛在了脑后?”张克济黑着脸毫不客气地责问道。

江安义拱手道“安义不敢忘,多谢先生提醒。”

郭怀理在一旁笑道“张先生板起脸,老郭的腿就打颤。大事等吃过饭再聊,民以食为天,小江,你再不拿锅铲,锅里的肉就要焦了。”

…………

书房,江安义再度郑重向张克济施礼,道“江某自晋封平山侯后,心荡神迷,终日无所事事,多谢先生点醒。”

张克济叹道“我知主公心有隐忧,生出和光同尘之心,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主公想不与人争,低调行事,恐怕难达心愿。一旦天子驾崩,太子即位,恐怕主公便难再逍遥。”

江安义在椅中坐下,道“今日先生点醒江某,身为化州经略使,江某当为化州百姓谋福祉,只是方刺史做得不错,他是长者,江某不好过多插手政务。”

“主公若是为百姓谋福祉,方公是仁厚长者,自然会欣然配合。”张克济道“张某这几日想了想,主公不妨从这几方面下手。”

江安义燃着熏香,替张克济斟上茶,道“愿闻其详。”

“安西大营征募兵员,这些日子有不少流民前来应征,有些人还是拖家带口而来,被征入伍的人并不多,如若能将这些人留在化州,让他们安家立业,这些人口将来便是化州的兵源、财源。”张克济道。

江安义点头道“方公已经让各县将这些人登记在册,让各县搭建住所,发给粮食,帮他们找寻用工之所,鼓励他们开垦新田,按照朝庭律法,前三年不收取税赋,我今日在大堂看到公文,各地新登记造册的百姓有七万六千多人,加上从西域各国赎回的百姓,减去战乱流失的十余万人,化州新增了二十六万多人。”

“人多力量大。”张克济道“光靠官府接济不是办法,应该让这些人有活干,能养活自己才能留住他们。化州遭遇兵乱,半数县城不同程度受损,城墙、房屋、道路、水利都要修补,那些汉子能够用得上。妇人们可以到商铺、作坊帮工,也能可到人家帮佣,那些小孩可以到各县的抚幼养慈院认字或者学点东西,总之要让这些人感觉到在化州比家乡要好,才会愿意留下。”

江安义点点头,道“明日我会去找方公,让他向各县下发公文。”

“今年的粮食要减产,各地报的产粮有多少主公可知道?”

江安义皱了皱眉毛,道“西域联军占据化州时把县城的储粮抢掠一空,不过今春他们驱使百姓照常种地,只是百姓照料不经心,估计减产在二成左右。最重要是西域人入侵,屯军四散,今年的屯田几乎绝收,减少了百万石粮食。化州新进了这么多人,我怕今年的粮食不够吃。”

张克济道“今年并州、青州以及江南各地都是丰年,向朝庭请求运粮支援,再派人前去购买一些,应该能应付过去。府衙的税银还没有分到各县,方刺史手中有钱。”

江安义笑起来,道“现在每天大把的银子运出去,方公心痛得要命。方公连二堂的椅子断了腿都不舍得换一把新人,叫人钉块木条照样坐,上次李来高坐上去差点没摔一跤。”

“呵呵,方公严于律己,对百姓却很仁厚,该花的钱一文也不会省。化州百姓能有主公、方公作为刺史,实乃幸事。”张克济道。

熏香散发出幽香,书房的空气带着清新,张克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主公在化州六年大力培育人才,兴建济民书院,修缮各地县学,化州学童逐渐多起来。今年科举,化州士子得中十六人,不能不说是主公倡学之功。不过化州的人才还是欠缺,士子不愿前来,主公不妨鼓励士绅、百姓多多筹建私学、书院,让那些寒门子弟亦有求学之所,百年之计在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