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主干,是问答式的。
季铭先拿到采访提纲,杨如意没有飞过来,但是审核过采访提纲,她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不能回答出格的问题,提纲之外的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记者没有一个好东西。
这话要是流出去,季铭得完蛋一波——所以杨如意说了一半,意思到了之后,自己都咬了牙把剩下半句关在了嘴里。
“首先恭喜你拿到校园戏剧节的大奖,能说说感受么?”
“还是很感动的吧,毕竟跟同学老师们,努力了大半年时间,跟这个戏,这个故事,这个角色也共处了大半年,能够得到肯定,得到喜爱,当然会有一种喜悦。”
“你也拿过白玉兰戏剧奖,你觉得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么?”
“一个更加青春,是热情的戏剧节日,一个更加精湛,是表演艺术交融的场合,都很动人,很美好。”
“在戏剧届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了可以说,尤其跟同龄人比起来,甚至跟很多比你资深的演员相比,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当下很多速成的明星,可能连最基本的表演技术都不太具备,这种优势,或者说领先,是不是也代表你自己对表演的一个态度?”
这是一个编外问题,没在采访提纲上的。
“谁是速成的明星啊?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形容,您给举个例子?”
覃文林也不尴尬,跟助理一起笑了笑,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回归采访提纲“你的工作主要都集中在舞台上,在《遇仙降》之后,有没有新的影视计划?”
“在看本子,有合适的,各种条件都合适的话,当然会演。”
采访是中规中矩的,覃文林呢在中间跟个蜗牛一样,触角这边伸一下,那边伸一下,想要问问初晴,不甘心地又要挑拨一下季铭跟其他流量的关系——总之都没得逞。
到十一点出头,季铭请他们吃工作餐——被拒绝了,哈哈。
……
“哎呀,老手呀。”覃文林的助理一脸可惜,还以为没有经纪人在,能从季铭那里搞点劲爆消息呢,虽然是纸媒,但现在都是眼球经济,季铭要是能爆一点料,说不定能带动销量涨个成的呢。
覃文林倒是没有什么失望的“你以为他是吃素的?可以了,能写一篇专访,回头弄个封面,咱们采访这个冷门戏剧节,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那倒也是。”
咔嚓!
两个人在一个前线大炮面前,一脸呆滞——难道他们被跟拍了?
“你们是记者对么?来采访季铭的么?”
端着大炮的姑娘,一点没有偷拍的自觉,凑过来直接问。
“为什么说我们是记者?”
“喏,”姑娘朝着他们车玻璃里头夹着的采访证努了努嘴“你们的车呀,我还看到副驾驶放着几本杂志,《周刊》?你们是校园戏剧节沪上这边的合作媒体是不是?来采访获奖人的是么?”
“……”
这能力,比狗仔还强悍。
“你,你是季铭的粉丝?”
“啊是呀,不好意思,没有影响你们工作的意思,就是问问。”姑娘招招手,后面还有一个姑娘,拎着两杯热奶茶过来了“您暖暖手,辛苦了。方便说一下,专访大概什么时候上么?需要安排预售么?我们是官方艺术团的,可以跟你们对接,不说多,如果给封面的话,五千册起步。不给封面,两千册也可以保证的,有封面么?”
覃文林的助理下意识点点头。
得,采访季铭,确认了,《周刊》,也确认了,有封面,也确认了——被套了个干干净净。
前线站姐露出胜利的微笑,并对助理送出一个赞赏的肯定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