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为何你如此优秀?(2 / 4)

么解决掉债主,要么去大户人家走一趟,还债之后还兴许能剩一点。

“于是,就有了小子的这篇《昌平策》,昌即是繁荣,平即是安稳。昌平之下,小子愿看到百姓安居乐业。”

李逵说到这里,顿了顿,偷偷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反应。好不容易吹捧一下自己,自然不愿意看到平淡无奇的场面。

可惜,大宋的读书人死板的很,连个掌声都吝啬。

不过看样子,似乎效果还不错。除了范纯仁,还有一直对自己有偏见的谭敏,再加上李云这家伙被自己骗惨了,对自己的话有了免疫力。

总的来说,效果挺好,考场上大部分考生都陷入了自我感动之中。

大有——此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

看他的眼神,也像是摩拜偶像。

李逵这才满意的暗自欣喜,总算没有白费他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继续说道“小子发现,普通百姓,一人之力,一家之力,难以抗拒意外之风险。但是五家之力,十家之力,却能够大大的降低意外带来的风险。”

“打个比方说,颍州普通百姓一户人家平均有十亩田地,年收粮食二十七石左右。足够五口之家缴纳赋税和吃用。如果把周围家产差不多的农户联合起来,以十家为限,那么就有田产一百亩,年产粮二百七十石。”

“但是小子发现,一个康健的成年男子,一人一牛,或一人两牛,可以独立耕种五十亩土地好,只要二个家庭的成年男子耕种,就足够十户人家的田地耕种。岂不是其他八户人家的成年男子空闲了出来吗?”

“假如这十户人家中每年要承担两人服从徭役,那么就有六个壮劳力完全可以选择去城里做工,或者以其他的劳动换取报酬。这些钱岂不是多了出来?”

“妙啊!”通判严明一开始还以为范纯仁是故意拔高李逵,反正他知道范纯仁和苏轼关系不错,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该提携一把苏轼的徒子徒孙。

范纯仁不满地看向严明,低声道“禁声。”

严明这才发现,自己似乎打断了李逵的高谈阔论,抱以微笑示歉。

李逵接着道“不要忘记了,我的假设,女主人还在家里呢?一般村庄里,各家都会有个孩子,这些孩子大一点的可以试着学艺,或者务农帮忙大人。小一点的需要照看,两个妇女足够照看这些孩子和老人。加上鸡鸭豕等牲畜需要照料,再分出两个成年妇女喂食。”

“诸位,还有六个成年妇女空闲了出来。你们说,该做什么好?”

“针线活吧?村妇多以针线活换取用度。”

“织布吧?土布虽说差一些,但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

说到这里,士子们不少都开始跟着李逵的想法走了,开始七嘴八舌的建议起来。不过这些建议在李逵看来,完全不过是小打小闹,他咧嘴一笑,突然高声道“为何不去购买一部工坊的织布机,或者干脆创办一个造纸工坊?六个年富力强的健康成年人,难道就做这些挣个三瓜两枣的小营生吗?”

“土法织布机的简陋,虽说只要一个人就能玩的转。但是一台工坊常见的织布机,就需要四五个人协同,甚至更多的人才能运作。但是效率是单打独斗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产量上去了,收入自然能够增加。”

士子们完全转不过弯来,怎么一下子从农夫变成了工坊主了?

可问题是,李逵说出来的假设环环相扣,实现的可能接近无限。

真要是这样操作的话,岂不是这些百姓几年之内就会富足起来。从普通的农夫,一跃成为家境富足的农夫。接下来该琢磨的应该是让有慧根的孩子读书了……想到这里,众人看向李逵的眼神顿时变了。

恐怖如斯,竟然一个人瞎琢磨出如此精妙的办法。

这样一来,普通家庭根本就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