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实力坑人(2 / 3)

到这里,老科学家苏颂腿脚不酸了,腰杆也挺拔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李逵的提议,简直就是颠覆了以往太史局制作的所有仪器只能自娱自乐的狭隘功效。非专业人士,连看都看不懂。但李逵却建议,将难懂的仪象台转为民用的建议,这样一来,岂不是各地州府只要有钱,都要建一座?

苏颂心头热乎乎的想到“那老夫的功德碑,岂不是要遍布大宋全境?”

“人杰大才啊!”苏颂年纪大了,对仕途早就没了追求。他如今还是观文殿大学士,这是给宰相的殊荣。皇帝也没有剥夺的意思,显然是准备将他放在京城养老了。但毕生的爱好,对他来说,却不能丢。关键是,要是此楼起来,岂不是自己要名垂青史?

可他也纳闷,为什么李逵要说两座仪象台?而不是一座?

苏颂疑虑道“为何要两座?”

仪象台花费了大宋三十万贯的钱财,而且还有十几个人日夜不停的维护。可要是建造高楼,两座仪象台,岂不是要靡费百万?

“学士,要是建一座的话,在宣德门外的空地上就成。可关乎皇城安危,怎么能让此高台建在皇城之外?”李逵振振有词道“可是皇城之内,布局都是按照御道来走的,突然多了一座高台,让人颇有突兀之感?以前的水力仪象台倒不会,因为太矮了。可要是建造一座十丈以上的高台,就不一样了。看着不舒服。”

“学士,试想一想,各国的使臣进入我大宋皇城,看到如此宏伟的高台。还有能够精准显示每日时辰的器物,还不仰慕我天朝?”李逵说着说着,将这事情上升了天朝脸面的层次。面子,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放在第一等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质疑。

“没错,人杰,还是你考虑的周到。”苏颂对李逵的解释非常赞同,不仅如此,看向李逵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这是个实干之才,去给皇帝当跟班,可惜了。

不过苏颂也觉得皇城内布局已经满满当当的,真要是划出一块地方来,也不好找。犹豫道“可是皇城内的布局,恐怕容不下两座高台吧?”

“徽猷阁、敷文阁要么就是藏书,要么就是舆图,这些职能和直秘阁都冲突了,干脆,把两座衙门给推了,搬到直秘阁去多好?”

“再说了,直秘阁有地方。放得下这些藏书,就算是两个馆阁的人都去了,也地方安置。”

还真别说,直秘阁官职小了些,但地盘还真的大。安置这两个馆阁,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苏颂却古怪的上下打量着李逵,以意味深长道“我可听说,昨日你被敷文阁的人拦着不让进,前日,因为你占着徽猷阁馆阁前的空地,让人给赶跑了。你这不是公报私仇吗?”

李逵正色道“学士,您看我是这样的人吗?”

苏颂没说。

只是急匆匆的表示,他要将这个喜讯带给皇帝。

别看大宋的财政不宽裕,可一旦涉及到能够提升大宋逼格的面子工程,从皇帝到庙堂都不会吝啬。尤其是皇帝。

就算是当初太后垂帘听政的宣仁皇后,听苏颂说,太史局要建造一座水力仪象台,要给给钱,要人给人。

要知道宣仁太后一直以抠门闻名……应该是节俭吧。想要让她拿出真金白银来,真不容易。其实,仪象台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大宋也有,但没有用水力驱动怎么先进。老的能用,花这么多钱,岂不是浪费?

再则说了,这玩意也就太史局几个人能玩得转,属于大宋顶级天文机器,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闻所未闻,也没啥用处。

但这玩意能够提升大宋朝廷的自豪感,还有让番邦见识见识大宋在技术上的高峰。

一旦上升到了面子问题,抠门的老妇人宣仁太后也觉得必须得建,还要往好了建造。

尤其是太史局就在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