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回:暗箭伤人(2 / 3)

东厂恩仇记 满城花雨 4465 字 2019-10-06

借题发挥,他竟然夸大其词,信誓旦旦地对熹宗说道“臣启万岁,刘大人的米粽固然是甜滑可口,但是这竹筒更是难得一见的奇竹。”

此言一出熹宗顿时龙心大悦,他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听魏忠贤给他讲,老贼理了理嘶哑的破锣嗓子,开始向熹宗讲述这竹筒的神奇。刘尚书惊怔双眼,打心眼里根本不知道魏忠贤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君臣三人闲庭信步,一边欣赏着花团锦簇的烂漫景致,一边听着魏忠贤口中所说的奇竹。魏忠贤故作玄虚,这故事本无什么精彩引人的情节。老贼拉了拉长声,阴阳怪气地说道“圣上,刘尚书家乡的竹子居然可以状如参天大树,您说神奇不神奇?”

熹宗听了点点头,他对魏忠贤说道“朕游历各地,奇珍异物见识了不少,却从未见到过粗壮如树的竹子。刘爱卿,什么时候闲暇一下,

引着朕到你的家乡欣赏一番。”说罢,熹宗眯起笑眼看了看刘尚书。

这风平浪静之中实是暗藏凶险,稍微在言语上处理不慎,就会令圣上不悦。而据实相告,无疑向熹宗暗示,魏忠贤前语有欺君罔上的之嫌。然而刘尚书刚正不阿,偏偏不会拐弯抹角。他以实言陈告熹宗,熹宗转过头去对魏忠贤说道“爱卿,想必你是糊涂了。误把别人的话,当成了刘爱卿之言。”魏忠贤草木皆兵,听到熹宗说他糊涂,他的身上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他用绿豆小雀眼睛看了看熹宗,熹宗面带微笑,并无责怪他的意味。老贼暗暗长舒一口气,为自己在言语上的唐突而恼恨。

一句玩笑话种下了祸根,熹宗不以为意、尚书也是浑然淡忘,独独魏忠贤鼠肚鸡肠,认为刘尚书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是以他在心中酝酿害人计,时时冷备扳倒刘天和。

果然不出尚书所料,随行车驾一入京师。锦衣卫手持敕令,拦阻了刘尚书。周应秋这个恶贼歪头斜脑,金鱼眼睛恶狠狠地瞪视着在场的每一个军卒。四周鸦雀无声,唯有道旁的白杨树发出“簌簌”的悲戚之声。刘尚书下轿之后,亦步亦趋来到周应秋的身帝,他微微抱拳施礼,对他说道“不知周将军截住老夫的车驾,究竟意欲何为?”

周应秋如珠的鱼眼滴溜乱转,随即从怀中拿出敕令,对刘尚书说道“刘天和接旨。”刘尚书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说道“臣,刘天和接旨。”

接着周应秋满口唾沫星子乱飞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天和勾结贼寇迟缓军心,革去兵部尚书之职,交由大理寺严加勘问。”

刘天和接了旨,周应秋二话不说,即命锦衣卫将刘尚书锁拿。

众军士剑戟齐亮,在刘尚书的身上形成了一道人墙。周应秋蛤蟆眼睛暴烈如珠,张牙舞爪地冲着地上吐了口唾沫。他怒气冲冲地嚷嚷道“好哇,把这一干反贼给我杀了。”说罢他后退几步,锦衣卫们拔出绣春刀,与家将们对峙起来。

刘尚书转过身来,一脸正气地说道“都给我住手,难道尔等要陷老夫于不忠不义的境地吗?”众将低头不语,面面俱是流泪不止。刘尚书迈着坚实的步子,横眉立目地看了看周应秋。这个恶贼看到刘尚书冰冷峻严的眼神,屈身缩头连连避让。他自知做贼心虚,怎么能见到这坦坦荡荡的炯炯目光。

刘尚书撇了一眼藏头缩尾的周应秋,对他轻哼一声,随即桎梏重枷上了囚车。大理寺正堂之上,许显纯惊堂木拍的哐哐三响,三班衙役齐呼“威武。”刘尚书缓步进来,对着许显纯立而不跪。

许显纯贼眼上翻,口中吞咽着唾沫。又是一个如杨涟一样铁骨铮铮的人,自从害死了忠义杨公,许显纯几乎是彻夜不得安稳。入夜时分的风啸雷吼,都能让他肝胆俱裂。他认为是杨涟的魂魄索命,让他今生今世不得安生。许多年过去,许显纯白发苍髯,已经颓废了许多。

“刘天和,你见到本官为何不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