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节 老孙头(2 / 3)

旅明 素罗汉 5519 字 2019-10-07

紧写信劝住了已经跑到半路的祖大寿。

然而即便这样,祖大寿同志就此待在蓟州,终其一生,再也没有踏入过京城半步。

所以说,几乎半辈子都在和辽西军阀打交道的老孙头,还是对军头的心思比较清楚的——和朝廷打交道的同时,随时保持着独立性,稍有风吹草动,爷就不伺候了。

所以双方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孙承宗现在自认为对曹总兵这个前海寇还是有研究的和祖大寿之流都是一路货色,比起祖大寿来,曹某人无非是军阀作态更加露骨一些罢了。

另外,让老孙头对曹总兵格外感兴趣的还有一点阔绰。

在老孙头的印象中,除了每年吞掉大批朝廷岁入的关宁军之外,这遍天下的武人,就没有不是穷鬼的。

军将们有的是为了养家丁,有的干脆就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过奢靡日子,所以大肆克扣普通士兵粮晌,导致部众战力低下,毫无斗志。

然而从最近老孙头接到的一些情报来看,这位从南方来的总兵,所到之处商贾景从,南货滚滚而入,俨然是一位当代陶朱的架势。

所以老孙头就想和曹总兵多接触一番独一无二,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军头,从长远来看,是要比关宁军更值得探究的人物。

于是孙老头便提笔给曹总兵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很对军阀胃口老孙头不但对草莽出身的曹某人温言勉励,还郑重对这种千里浮海勤王的精神表示了赞赏。

与此同时,老孙头在信中还许下承诺只要曹总兵能在后续的勤王战役中再立新功,那么他一定会在皇上面前为将军请功,这是朝廷肱骨应有的待遇。

结果老孙头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件,最终换来的,却依旧是曹将军那一套说辞,只不过更加客气了一点待手中南兵痊愈,曹川必提兵北上,和鞑虏决一死战,以报学士大人厚爱云云。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孙承宗也就没有办法了。朝廷之所以能调动天下军队,靠得不外是粮草饷银。现如今这姓曹的既然不缺银子,那么孙承宗也不可能调得动这支部队,人家想赖在天津多久都是可以的。

于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就这么草草收场了——老孙头统领几十万大军,没功夫和曹总兵再耗下去。而穿越众这边同样在做战前准备,大家都很忙。

匆匆一晃,十天时间就过去了。

到了三月二十五日这天,老校场上旌旗招展,方阵竖立,一千名帝国士兵和土著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士气饱满地参加了誓师大会。

坐在点将台上的曹总兵和新任的飞虎营营官张中琪,分别发表了讲话。

讲话内容很庸俗,无外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将军大人一定不会亏待大伙,要银子有银子,要官职有官职——曹将军承诺,今趟事了,飞虎营不会解散,大人还会花银子养着大伙,天天洗澡吃猪头肉按时发饷的日子还会继续下去。

校场上一片欢呼。

土著士兵对这一套说辞深信不疑。这段时间在飞虎营的遭遇,令让他们对曹总兵兑现承诺的能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今天的老校场里,杀气震天,怒吼连连,士饱马腾,大伙就等着去杀鞑子建功立业了。

土著士兵的心态转换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一开始这些人以为自己是缩在后方,随时能跑路的那种辅兵。结果在这个完不同的军营里训练作战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跑路能力大大增强了,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恨不得去干几个鞑子来下酒

明人不懂得什么叫做军队组织能力,但是他们实打实感觉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心态的变化,这些在今天的校场上,都转化成了明军最缺乏的,和敌人作战的信心。

于是乎,在最后的口号声完毕后,千人大军开拔了